登录

《示郡南二孙》宋李石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李石

《示郡南二孙》原文

虞初秘府六百本,老子柱下五千言。

吾家道学天生种,端有斯文示子孙。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是一首以家庭教诲为主的诗。在家庭生活中,祖父向孙辈传授祖先家传的经验,这就是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在具体写法上,则突出老子和虞初的教诲作用,老子典籍因自然而成,代表着学问的根本,故举此。而“柱下五千言”出自儒家经典《老子》,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虞初秘府》。由于这两方面的内容,都代表了“道学”,所以诗中又将“道学”与“斯文”联系起来。

诗的开头两句,作者即从正反两面立身处世之本。在封建社会中,学得文武全才,便可以立身处世;无才无能者则只能供人驱使,任人摆布。这两句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感。很显然,这不只是一种口出心裁的对联形式的创造,而且由内外反动环境的内在依据所致。“老夫”、“二孙”从亲属关系方面入手;“天种”是为大地的主人;“柱下五千言”,出自掌管文物图书的守藏官员之手(在图书馆里有标举门类的序列号或排架号之具、置典籍其库等特书良字题额)指点学业造就根本与长辈,其实具有父子“一家之传”。至于一个又一个传递道统与“斯文”,只是李氏之教长久不断和遗传的后继问题。“授经世古文一脉”(今人称陈散原创办近代高等教育以继承遗产文章责任是遗腹),曾出现了段鼎鼐之子门撰和裔麟曹位)“通判”、国藩与沈葆桢门下“秀才”出仕的例子。因此,“吾家道学天生种”这句诗所包含的家族责任意识,十分明显。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作者对“二孙”寄予了殷切希望。作者在“授经”时特别强调道学的根本意义和斯文的承传,并不是孤立的。这与他的进步政治理想(维新失败后官复原职,官箴和精神寄托都同政治密不可分),没有全部抛弃儒学而又侧重培养二孙以仁为道德准则的认识有直接关系。儒家以虞初秘府所收之书来传承子孙;它涵盖甚广并涵盖道家乃至仙学奥秘要义:“造化御制人类”。上例,“两强且联”:指人体上的主观精锐“生物之心”;诸弱联络亦刚劲勇武或强调实力无比非凡足以保卫爱子和封建伦常的可贵的身体本体要旨上空言起振及告诫行为思相被德高望重的道学家用来反对道、释而论证专制政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强调:“吾家道学天生种”,同时即有传世的仁政和重武倾向及斯文的责任。这些当然是他从忠孝传家的纲常名教观念中推衍出来的;它们作为精神支柱和维系封建家庭的精神纽带,在当时是十分必要的。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赏析。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