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讲官沈大监献东宫米字回赐笔墨因作小诗以求》宋姜特立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姜特立

《讲官沈大监献东宫米字回赐笔墨因作小诗以求》原文

闻道宝书天上去,却携香墨袖中归。

安西纸背曾题识,黟饼文房要发挥。

素箧想藏玄玉炯,晴窗应试翠云霏。

先生不作曹瞒吝,分我东斋发易机。

现代文赏析、翻译

姜特立的这首诗非常巧妙的借用西汉与三王封禅书的典故,其中妙用了赠赐书写用具和《左传》杜预在研的包装上题字以及刘邦刘备刘备分别得到了邓哀王赐笔墨,而且一句一个沈大监,作为讲官给东宫的侍读献纳来的新东西。也再一次印证了艺术是一种需要频繁交互的事物。并且把他的作品呈现了出来,其实,特立此时,恐怕已揣测到了一些好消息。这笔墨是自己友人相赠的,不是一般文人间的馈赠,因为所赠的东西非常讲究。那么皇帝对自己的器重与宠爱就几乎是不争的事实了。 诗人得到东西并没有马上高兴得手舞足蹈,而是把它包好,放入一个玄色的小箧里,放在书案上,这是诗人的一个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够自己亲自打开它。当然诗人此时的心情也是比较复杂的,他从沈大监那里得到的墨砚并非他自己的所有物了,只是借来一用而已。而讲官是负责讲授经史的官员,也兼为皇帝的侍从武官,他们都是皇帝的臣子,在地位上自然不能与皇帝平起平坐。

“先生不作曹瞒吝,分我东斋发易机。”作者在结尾处表达了自己愿意以自己的才学为朝廷效力,表达了自己愿意为朝廷出力报效朝廷。这里的“发易机”借指自己的诗书,朝廷应该会看到其用处,用以规劝朝廷提携奖掖人才。“曹瞒吝”指的是三国时期曹操爱吝吝不舍得给予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在这里指奸雄曹操为人吝啬之人才可以得到赏识并且为朝廷出力效力是很少见的。诗人或许因此悟出了一点做人的道理:对于别人的馈赠要坦然接受并感激,只有如此,才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才华。

“讲官沈大监献东宫米字回赐笔墨因作小诗以求”整首诗其实都是诗人在借机表达自己对沈大监的感谢之情以及希望得到皇帝赏识的心愿。同时也在暗喻自己愿意为朝廷效力。现代文译文如下:

听说宫中藏有宝书被送往天上去, 归来却携有香墨留在袖中归。 安西纸的背面上曾题有字迹, 砚台和笔需要我去去发挥新词。 玄色的木箧想藏着晶莹的玉笔, 晴日窗户下试写细细的翠云飞。 老先生您不会像曹操那样小气, 赐予我这套文具让我的机巧得以展示吧!

整体赏析还是很好的。诗歌是情感的产物,更是时代的产物。宋代是一个政治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渴望得到皇帝赏识的心愿是人之常情。然而这首诗又妙在处处都扣合题意而又暗含深意,体现了诗人的巧妙之处。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