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姜特立
暮龄携挈特东归,红药翻阶正得时。
不是花容相妩媚,风流要索两翁诗。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暮年之际,携家归隐东边,红药在台阶上绽放,正是其时。若不是花容与我有相互妩媚,风流韵事要索求两翁的诗。
诗的首句写叶枢相送归隐,第二句写归隐环境之美,三、四两句写因芍药而起的感慨。作者晚年归隐东阳(今浙江东阳),此诗是送别时的即兴之作。红药,芍药花,是作者当时住所里的一种花卉。但对此红药,作者是流连眷顾而不得,心中却产生了爱怜之情。此乃回忆往昔,“芳年华绝代之容兮”。这是诗词中常有的情景。但诗人笔锋一转,又写了自己:“不是花容相妩媚”,而是自己垂老得归隐山林,“无心与物竞”,对芍药的眷恋之情,即是自己的无限感慨。
“风流要索两翁诗”,则把这感慨归结为与送别者的风流韵事。
“我”与叶枢相是忘年交,叶枢相在仕途上曾有过坎坷,但他已于此时扶摇直上,成为辅臣。“我”与他相别已久,彼此间都怀着思念之情,如今重逢,叶枢相从相位上走来,“还”意犹未尽,想进一步听取故友的“风流”韵事,因而写诗以招之。这样就大大丰富了诗的内涵。而且风流含蓄、意味深长。姜特立的好友赵景文每以风流著称于婺州(今浙江金华),姜特立曾有诗称之曰:“风流太守来千里,花月诸郎更一家。”(《赵尉席上分题得夹漈堂》)叶枢相与赵景文有同样的风流韵事,故云“要索两翁诗”。
此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优美。作者以花喻人,将人、花融为一体。读后令人感到诗人晚年归隐的悠闲自得、风流倜傥。姜特立诗中常有这种情景交融的佳句,“溪涨声喧万马雷”,“风烟更变作云山”(《题山阴鲁望云居》),读了令人身临其境。虽然宋诗总显得“枯涩乏味”,姜特立的诗还是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最后三字“两翁诗”连缀起来看更有风味:“要索”一词可能出于老朋友久别重逢的玩笑;“风流”一词则可理解为作者自诩或自谦;而“两翁诗”则可理解为“你我他”三位一体了。
以上就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