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七夕穿针》南北朝柳恽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南北朝] 柳恽

《七夕穿针》原文

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

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

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

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

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按照要求为您生成的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在柳恽的《七夕穿针》中,他描绘了七夕穿针的情景,用细腻的笔触将女子细腻的心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的一开始,柳恽以“代马秋不归”点出了时光飞逝,如同北方驯服的马儿到了秋天却无法归回。这句既指代马——他乡之马在秋季依然如期而至;也象征着少女日复一日地沉浸在对心上人的思念中。那一片又一处的细微灰色像是深深的思愁和时光之痛。 黑色细绸也因此无心织补,由此递出那如同破晓曙光一样的微弱情绪,浅浅淡淡的黑色渲染出了寂静与静默的气氛,借着物哀之思,景物之间的对话已经使情感的倾泄趋于一半。

在这样一个秋天的日子里,他感觉到冷,然而这样的寒冷并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感觉。随着天色渐晚,衣服还没有做好,他在屋中一边纳着寒气一边穿针,夜色逐渐升起,映衬出他手中的纤细丝缕。这里的“映月抽纤缕”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专注和精细的手艺。月亮的清辉映照下,针线交织,仿佛是女子心中的期盼和忧虑在月光下的投影。

她眼中闪烁的光芒,像是月光照在纤细的丝线上,微微颤动;她的眉毛细长,仿佛是思念的愁绪凝结在那里。这些细微的动作和表情都描绘得生动而细腻,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女子的内心世界。

随着夜色渐深,清露开始打湿她的罗衣。秋风轻轻吹过,她手中的玉柱琴弦也微微颤动。这里,“清露”和“秋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女子内心的孤独。

最后,“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这两句诗更是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女子内心的失落感。时光如流水般逝去,留下的只是残余的光芒,而这残余的光芒也难以弥补她内心的失落和孤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女子七夕穿针时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柳恽以他的笔触捕捉到了女子的细微动作和表情,并将这些情感融入到诗中,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情感和生命的力量。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