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欧阳澈
一抹轻烟锁远山,眼封潇洒脱尘寰。
投林宿鸟相呼唤,出草飞萤自往还。
吟拟停杯邀月饮,醉蕲支枕伴云閒。
因风拾得新诗句,独倚高梧笑解颜。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秋日山居八事 其六 晚望
欧阳澈
一抹轻烟锁远山,眼封潇洒脱尘寰。 投林宿鸟相呼唤,出草飞萤自往还。 吟拟停杯邀月饮,醉蕲支枕伴云閒。 因风拾得新诗句,独倚高梧笑解颜。
诗人在暮色苍茫之时,登高倚树,在六观之后独倚高梧,吟诗遣兴。山间的朦胧雾霭,不时缭绕、笼罩着远处那些并不很高的山峰,更使人感到身临其境的近山仿佛都在自己跟前。此时此地,既然欲罢不能,只好再拟一联诗句来表达此刻的感受:“眼封潇洒脱尘寰。”这就是说,用一抹淡淡的轻烟轻轻笼罩住远山作比,来表达诗人此时清爽、愉悦的心情。
轻烟袅袅,晚霞淡淡,一切尘世烦嚣都似乎被这一缕轻烟和一片晚霞所隔绝。晚霞似火,燃起了诗人抑制不住的诗兴,因而想停下酒杯,邀请明月同饮几杯;然而举头四望,天上云霭重重,恐怕连月亮也被云霭遮住了;但月亮又偏偏又自己出来与人作伴。这时诗人灵感突发,欣然吟出了“吟拟停杯邀月饮”这一联佳句。“月饮”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但用它来表达诗人此刻情态的却是十分新鲜而贴切。人、景、情融为一体,而又十分妥贴自然。“醉蕲支枕伴云闲”中的“醉”,是承接前句“邀月饮”而来的;“吟拟停杯”是对自己此刻情态的摹写。此时本想痛饮高歌,开怀畅吟;不想吟到好处时竟忘乎所以,直到不觉有了醉意时才发觉。同时借景抒情,“云闲”与作者的闲适心境相应和。这种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境界,使人觉得“天人合一”,浑然难分。在《四库全书总目》中评论这首诗时说:“只将烟锁二字与潇洒、停杯、伴云闲四字便尔一气蝉联。其他浅近语如萤自往还、吟想兼得等句皆是不足为法而不足为病者也。”这种以“白话”入诗的手法在当时是开了风气之先的。
在晚霞映照下,山林间又拾得几行诗句。这本来是很平常的事,但诗人却把它想象成神仙道家成仙以后的事:“因风拾得新诗句”,仿佛是在天上仙境里一样。这不仅把现实与幻境混融在一起,而且给人以高雅美妙的感觉。“独倚高梧笑解颜”则是表达诗人思绪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那种踌躇满志的情态。本诗是一首绝妙的景诗、情诗、人诗,使人读了仿佛置身于清爽宜人的秋夜山中。这是诗人艺术上成功之处。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语言清新淡雅、自然洒脱的风格。比如“眼封潇洒脱尘寰”一句把轻烟袅袅笼罩远山的情景刻画得维妙维肖;“投林宿鸟相呼唤”一句把宿鸟归林的动态描绘得生机盎然;而“醉蕲支枕伴云闲”则把一个醉酒后的诗人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最后一句“因风拾得新诗句”把思绪难尽、灵感突发时的情景刻画得恰到好处。这些诗句看似平淡无奇,但却别具一格、耐人寻味。总的来说,这首诗无论是遣词造句、写景状物还是表达情感都体现出一种清新淡雅的风格,自然洒脱而意蕴深厚。这种风格既符合作者诗歌美评家的身份,也符合宋代诗歌发展的整体趋势。因此,这首诗的艺术价值是相当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