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徐钧
保塞平淮亦数勤,当时佐命几元臣。
不知谁紊云台次,却作中兴第二人。
《马成》是宋代诗人徐钧的一首佳作。全诗的基调欢快而深含惋惜,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接下来让我们深入解析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首句“保塞平淮亦数勤”,作者赞扬了马成在保卫边塞、平定淮地方面的功绩。他勤勤恳恳,多次参与这些重要事务,展示了他的能力和责任心。
次句“当时佐命几元臣”,进一步描述了马成的贡献,把他比作国家的“元臣”。这一比喻表明他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以及他在国家危机时刻的可靠支持。
然而,第三句“不知谁紊云台次”却带来了转折,作者表达了疑惑和惋惜之情。云台是东汉宫中的楼阁,汉光武帝刘秀曾在那里陈列云台,记列功臣的像。这里,徐钧用云台来比喻朝廷的权力结构,暗示有人扰乱了正常的权力秩序。
最后,“却作中兴第二人”是全诗的高潮和结语,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表达。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不满,他认为马成因为某些原因,未能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地位,被排在了中兴功臣的第二位,这对他来说是不公平的。
现代文译文:马成在保塞平淮的战场上勤勤恳恳,当时的他如同国家的元臣一般,然而在权力的云台上却有人扰乱了秩序,让他屈居于中兴功臣的第二位,这让人感到惋惜。
这首诗通过描绘马成的形象和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公正、公平的追求和对人才不被赏识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