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高翥
浮利浮名挽不来,故山归去恰春回。马兰旋摘和菘煮。枸杞新生傍菊栽。庭树夜留山鸟宿,洞门早为野支开。明年我亦天台寺,相伴芒鞋蹋古苔。
赏析:《送刘允叔主簿归山中》表现了高翥对荣利看得很轻的襟怀。诗句活泼,心胸开朗,有朴实的生活气息。 “浮利浮名挽不来”似乎说利益和名位都是能够把人聚拢去的,而这却正好被诗友用比喻的修辞说明它如浮云轻轻可走;则另一方面就是故山,“故山”,同他乡的一切功名相反,是一片寄托着归念的土地。“马兰”,菜名。“和菘煮”吃的是家菜。然即便微贱却要小饱口福。连煮笋成的小菜也都冒上香味,“荦腥浸润到口头,嚼烂新闻舌本锈”。“枸杞”,特别是那种落叶丛生地上的样子很像有畦的地。 写常人都乐于事尽态极妍的名利(这里并没有丑化这些的名利),使人看来似“引而不发”的手法来象征现实情况。“庭树夜留山鸟宿,洞门早为野支开。”对环境的描写表现他要将心归于自然。写环境又便使读者感到人物的思想感情。高翥不愿追名逐利,只想回到山中同自然打成一片。 “我亦天台寺”说明他也向往于名山。“相伴芒鞋蹋古苔”他也要到天台和刘允叔一起或吟诗或论道。以这种淡泊名利的超凡思想作为结句,足以加强上述的人生感慨。
译文:
把荣华富贵看得如此轻淡,是挽留不住你的,你终于要回到那令人神往的故乡山中了。你从马兰中摘下几叶兰菜和青菜一起煮着吃,再采些枸杞一边新生的枸杞一边菊花来栽种。晚上庭院的树上鸟儿栖宿,清晨洞门早已为山林野趣打开。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也要去天台寺,我们相伴着芒鞋竹杖去踏古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