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皇甫冉
医王犹有疾,妙理竞难穷。
饵药应随病,观身转悟空。
地闲花欲雨,窗冷竹生风。
几日东林去,门人待远公。
诗中寄深情于对上人的问候。第一句陡然而起,下语未加锻炼而意浓情挚,让人立刻联想到释迦在摩竭提国娑罗园为群徒说法而老病身衰,弟子们深为忧虑的情景。上人年事已高,且病卧草庵,诗人首先想到的是:佛门耆宿竟落此境界,令人慨叹不已。接下去便是对上人开示的赞美。“妙理竞难穷”是对上人阐教的最高赞语,它既是对上人佛法无边、妙谛无穷的由衷赞叹,也包含着诗人对上人佛法难以穷尽的向往之情。“饵药应随病”则从侧面烘托出上人佛法渊深、医道精湛。
“观身转悟空”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从上人的佛法中得到启示,深入观察世界,更认识到世界“妙理”难测。“悟空”之“空”意为明了、看清。唯心主义的所谓“空”,一般是指什么也没有,虚空的幻象,是无矛盾、统一、自由的本体论、宇宙观。《华严经》:“大海枯涸底,其中所有水滴凝积当生诸佛身”。这个“空”是体悟宇宙和人生而得到的一种空灵虚幻的境界。在病中上人告诉诗人:“随缘消旧业”,也即是所谓“身病”而悟“心病”,参透因果缘由,获得新的思想开导。因此,“观身转悟空”一句概括地表现了诗人从上人佛法中获得的感受。
尾联二句叙实,写诗人因此而获得更大的精神收获。“东林”为佛家语,意谓每日过午在东边的树林中修行。“远公”即慧远,他是东林寺开山始祖。晋代庐山东林寺初建时,他和契处仁等十八名僧人倾慕佛旨。于是珍惜人间莲花之雅誉、敬尚正直品性的莲花得到新的弘扬。正如用美人来比德,“兰菊芳而山河冷”、“取鉴恭俭乐道”、“厉洁齐行进止”、“滋佩幽闲之德”,莲花都与人的品性相关联。而诗人此时去东林寺,正是要学习远公,在参禅中获得新的精神收获。
全诗以问疾起笔,以答东结兴,中间展开对上人佛法的体悟和向往,结构紧凑,脉络清晰,宛若一气呵成。文字明白平易却雅致而颇富容量感;这种优美的文笔更多地是从侧面间接表达对受赞者至极推崇的心情;正如龚自珍所说的那样,“往往以禅理微言发襟韵之穷响,挹弱翁短诗竹(骏)矢无穷”;《四库全书总目》所言“其为时所称者尤以赠答酬应诸小诗为胜”。所以诗作更富于艺木魅力也是显见的。
原作是一首富有佛教哲理意味的赠答诗。下面是我对其译现代文译文:
一位大医(佛)尚且抱病在床,佛法奥妙真是难以穷尽讲说。治疗疾病的药丸该随病而配制,观察自身已达到彻底觉悟的境地。
清净闲适之地花儿欲开还合,凄冷窗户里长出阵阵竹风。几天不见您在东林讲经说法了,(弟子们)正在盼望着您的到来。
此译文力求传达出原作所蕴含的哲理和意境,同时又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希望您能够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