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杨氏林亭探得古槎》唐皇甫冉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皇甫冉

《杨氏林亭探得古槎》原文

千年古貌多,八月秋涛晚。

偶被主人留,那知来近远。

现代文赏析、翻译

在幽深清凉的杨氏林亭之中,发现一截古朴的枯木,那形状,看起来已有千年的模样,不禁令人遐想,在这大唐盛世的千年之间,它历经了多少的秋霜冬雪。就像八月的江涛一般,即便夜晚也仍旧滚滚翻涌,尽显沧桑与波澜。

那枯木本来独自在林间生长,孤独而又倔强,却又突然被这位主人发现并带回家中,用来装饰园林或者营造意境。原本它是随意而居,不问天地的广阔,但是如今被这位主人“留”,何等的亲切又是何等的无奈。主人的情怀难以言表,就如同它离开故乡那么的遥远。

读此诗,能深深的感受到古木那倔强的生命力和在世俗的纷扰下仍然坚持自我的态度,也是诗人自我品格的真实写照。这样的境界,不是近在眼前,而是远在天边,让人无限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古木为媒介,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突显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耐人寻味。

至于现代文译文,我会尽量保留原诗的意境和美感,同时也尽量贴近现代的表达方式。以下是现代文的翻译:

在杨氏林立的庭院中,我发现了一株古老的枯木。它历经了千年的风雨,形态苍老古朴。仿佛是秋夜的涛声传来,让人想象它曾经经历了多少的岁月沧桑。

这株古木原本在林间自由生长,无拘无束。然而,突然间被这位主人发现并带回了家中。虽然被安置在一个新的环境中,但它依然保持着那份倔强的生命力。主人对它的情感难以言表,就像它离开故乡那样遥远。

读此诗,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坚韧的生命在世俗的纷扰中依然坚守自我。这种境界并非触手可及,而是遥不可及。但正是这种追求和向往,使生活充满了无尽的韵味和哲理思考。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