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臞庵书事四首 其三》宋张镃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张镃

《臞庵书事四首 其三》原文

曲涧斜穿竹最奇,岂容长夏有炎曦。

林深纵怯湖风猛,更为支筇立少时。

现代文赏析、翻译

这是我按照现代汉语特点写的宋代张镃的《臞庵书事四首》鉴赏:

这是山水田园诗,描写的虽然是初夏景色,但却很有点先春的味道,这就是别有情趣的意境美,这与现代那些高科技冰冷的味觉格格不入,值得人一读。

我随意解析第三首的前两句吧。这一首是以山村生活来兼寓遣热的诗词格调:“曲涧斜穿竹最奇,岂容长夏有炎曦。”我选择一种人少选的角度描写:“曲涧”,是一幅狭窄细长的小型流水拼盘。一溪涧水曲弯悠悠的流动着。到了突出的岩坎或茂密的竹丛就改变了来势而向上掠穿。几枝高耸的修竹也跟着弯弯倾斜,几乎要穿出来成为一条通道。涧中有水声,岸边有修竹,山风轻摇,萧萧簌簌。这里最富有诗意。作者用一个“奇”字概括此景的神韵,用“竹最”加以突出强调。这景致本身就带有一种清空幽静的美趣,也就和驱除长夏烈日的词意息息相联了。“长夏”,在这里把一年四季循环往复更替的过程说出来了,而非指代夏天特有的骄阳似火的酷热,这一“长夏”疑虚指。“岂容”表否定性的一种坚决态度:绝不容“长夏”恣肆逞凶,践踏大地的翠绿和清凉的氛围。

后两句:“林深纵怯湖风猛,更为支筇立少时。”由曲涧转笔写林间深幽处。湖风猛烈,湖面宽阔,湖风自然强烈些。林深境幽,令人胆怯。如果湖水环绕的是密不透风的森林,当然还要增加这份怯意。现在虽然林木不深,也由于相对而更增加了静谧感。这在美学上是把客观上的景象与人的主观感觉两相渗透、融汇得很完美了。这是移情作用的结果。同时这里虽没直接用湖风吹人身上的感受来表达强烈感,但“怯”字已透露了这一消息。这比用“透骨奇寒”等字样来形容“湖风猛”要含蓄、委婉、耐人寻味得多。所以“更为支筇立少时。”这里用竹杖支持身体来领略这曲涧的幽景了。

所以全诗写得颇有风致,颇有情趣,虽然所写的是夏景而不是冬天景色,却有一种先春的感觉流贯其间,给人的感觉是十分清润的。诗的风格清新流畅,体现了诗人高雅不俗的情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曲涧幽竹的景色,而且带着一种田园的清馨和快慰融进了读者心间,体现出冬日的神韵,无冬之严寒、凛冽,有着丝丝暖意、醉心;整个世界因为季节的原因多了些宁静和妩媚!也写出了冬日虽然冷酷但依旧抵挡不住万物生机勃勃的韵味!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冬日曲涧景色的魅力所在!此诗堪比陶渊明的田园诗!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