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有所思》南北朝沈约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南北朝] 沈约

《有所思》原文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邪。

现代文赏析、翻译

所思

南北朝 沈约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华。

昆明成野域,胡马骤城斜。

弦指流急节,节急弦声繁。

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邪。

这首诗的背景是作者作为一朝文臣,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苦闷。他在征途之中,思乡之情无法排遣,只能向身边人倾诉。而诗中的“汉使”可能象征着朝廷,象征着诗人无法理解的体制。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首联直接点明诗人所处的位置和内心深处的忧思。“登陇首”说明诗人已经踏上征途,开始西征之旅。“东望不见家”则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这一句诗中的“望”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也暗示着诗人在遥望家乡的同时,也在关注朝廷的消息。“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描写了边塞特有的景色:关树抽出了紫色的嫩叶,塞外的草地上也长出了青青的嫩芽。这些景象象征着边塞的生机勃勃,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和希望。但是,在这样的景象之中,诗人内心的忧虑和苦闷却无法排遣。

“昆明成野域,胡马骤城斜。”这一句诗借用历史典故,描绘了边塞的现状:昆明古城已经沦为荒野,胡人的马匹在城下狂奔。这一景象象征着边塞的战乱和苦难,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忧虑。而“骤城斜”则用具体的画面表达了边塞战马的奔腾之状,令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激烈和紧张。

“弦指流急节,节急弦声繁。”这句诗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在忧思之余所做的种种排遣之举:随着急促的琴弦拨动,节拍流转加快,琴声也随之变得繁复而激昂。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昂和振奋,也暗示着诗人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排遣内心的忧虑和苦闷。但是,“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邪。”结尾两句却突然一转,再次表达了诗人的忧思和无奈。即使流泪面对前来探望的汉使,即使试图通过书写情书来向身边的人倾诉内心的苦闷,也无法消除诗人的忧虑和苦闷。这不仅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也暗示着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个人命运的无法预知。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特有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忧虑和苦闷,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臣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