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咏箎诗》南北朝沈约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南北朝] 沈约

《咏箎诗》原文

江南箫管地。妙响发亟待枝。殷勤寄玉指。含情举复垂。雕梁再三绕。轻尘四五移。曲中有深意。丹诚君讵知。

现代文赏析、翻译

这首《咏箎诗》非常含蓄的体现了一个在琴声中编织的人性:感性与知性相互辉映、引导的情韵和纤密的分析结构,弹奏之时就是在深刻与单调间作出了崭新的平衡。

沈约在诗中描绘了江南的箫管之地,箎声的妙响如同泉水般从枝条中迸发出来。诗人用“殷勤”一词,表达了箎声的深情厚意,仿佛是演奏者寄予玉指中的深情厚谊。接着,诗人用“含情”一词,描绘了箎声如泣如诉,演奏者仿佛在倾诉自己的心事,将情感融入其中。

诗人接着描绘了箎声在雕梁上的回旋,轻尘在琴声中逐渐移动,如同乐曲中的一次次变化。诗人用“再三绕”和“四五移”来形容乐曲的变化和繁复,展示了琴声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诗中的“曲中有深意”和“丹诚君讵知”,诗人把个人内心世界通过箎曲向听者传递出来,将自己的情思通过乐器和演奏传达出来。这些细腻的描述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箎声的深入理解和赞赏,也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感情。

整首诗通过对琴声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艺术家的感性情感与理性思维的相互交融,琴声如泣如诉、变化万千,犹如人的内心情感复杂多变。这不仅仅是对艺术美的一种赞赏和展现,也是对人生情感的独特体验和思考。

现代文译文:

江南之地,箫管之声弥漫。妙音从箎中迸发,等待那枝条的弹奏。它如情深意切的寄予玉指,蕴含着演奏者的深情厚谊。音符如含情脉脉,举之又垂,像是诉说着内心的故事。它在雕梁之上三绕四转,音尘轻扬,共舞出优美的旋律。轻尘在这悠扬之音中逐渐移动,犹如乐曲中的一次次变化。它像一首未完的诗篇,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感动。乐曲中有深沉的内涵,其中满含的情感如丹心一般真挚,然而是否能被听者所理解呢?

沈约以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他对艺术的深深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思考。他通过琴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深度。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艺术美的赞扬,更是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和思考的展示。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