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望月婆罗门引》元刘秉忠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元] 刘秉忠

《望月婆罗门引》原文

午眠正美,觉来风雨满红楼。卷帘情思悠悠。望断碧波烟渚,苹蓼不胜秋。但冥冥天际,难识归舟。大夫骨朽。算空把,汨罗投。谁辨浊泾清渭,一任东流。而今不醉,苦一日醒醒一日悠。薄薄酒、且放眉头。

现代文赏析、翻译

望月婆罗门引·午眠正美

午眠正美,觉来风雨满红楼。卷帘情思悠悠。望断碧波烟渚,苹蓼不胜秋。但冥冥天际,难识归舟。

大夫骨朽,算空把,汨罗投。谁辨浊泾清渭,一任东流。而今不醉,苦一日醒醒一日悠。

薄薄酒、且放眉头。这首词借咏秋夜月而抒发家国之思。刘秉忠在元初属于少数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之一。他对金元之际的盛衰治乱、风俗兴废感触极深。

上片写闺中独居的闺人午后小憩醒来,忽遇风雨而远望良久。“情思悠悠”,既指闺人心中涌现出的千重柔思,又指悠悠岁月难遣的孤独感伤。“望断碧波烟渚”进一步描述闺人倚窗凝望,“胜秋”即不堪设想之意,满目秋景纵好,也是怅然若失。笔调不经意中流露出主人公满腹心事。虽无愁而满腹愁,难排难遣。于是面对烟渚碧波思归而又归路茫茫。此情此景,虽欲归而不得,只能更深一层地勾起闺人的“病态”愁思。词写至此,似乎还没有显露出佳人独居、念远伤离的题旨;然在下片的一笔宕开中,便见出此词的高明之处。

过片二句,笔力苍凉,意境沉郁。从词的构造看,这二句中包含了多少痛苦和怅惘。上句中“骨朽”、“空把”云云,均应合于此意。“汨罗投”,借用典故以屈原自喻,其意味深长处自不待言。“谁辨”二字尤妙,它暗承了“难识归舟”之意,而又不直言。同时又暗承了“大夫”字面,所以下片中词笔又荡开去写对当时国运的关切和忧虑。

下片二句妙语连珠,一波三折,层层递进。“而今”一句夹叙夹议,从用词看写得相当颓唐悲观。“苦一日醒醒一日”,一作“苦不了支持”,其实后者把意思弄得太浅白。

词中还寄托着望夫归来的妻子急切与久旱的田禾一样渴望甘霖的深情厚意。“薄薄酒、且放眉头。”收聚潦倒零星的笔墨,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而又唯愿得过且过的情怀。一种酸楚之感很动人肺腑。至此我们可知这首词意在写愁而意在悲国,不刻意追求某一单项描写的形似而是追求整体氛围的相似美;不刻意追求某一局部的形似而是追求整体意蕴的无穷韵味。刘秉忠不仅在文学创作上造诣高超,而且在经学、理学、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有很深造诣,成为元代开国文臣之祖。其诗简淡高远、古朴自然、深得律绝妙法,可称金元诗之冠冕。

译成现代汉语应是:午间小憩后初醒,觉得周围一切都笼罩在风雨中;卷起窗帘,情思绵绵。久久凝望着碧波荡漾的烟渚,心中的秋意更浓了。天色冥冥令人难以认出那是一叶归舟。那大夫的遗骸已朽烂得无法辨认,让他把汨罗江当作安息之地又怎么认得出呢?谁还去分辨那污浊的泾水还是清澈的渭河?都任它潺潺东流而去!唉,眼前我不想再喝酒了,只求能暂且放宽愁眉。

赏析:此词借咏秋夜月而抒发家国之思。上片由风雨满楼写起,顿起悬念;又以情思悠悠、望断碧波烟渚二句来侧面描写闺人的孤寂忧愁。随后冥冥难识归舟诸句语淡而意深;以一片暮霭茫茫象征人烟萧条的时局与无法识别的乡思归途。下片再以沉痛语作结,“而今”一句妙在语带双关,似悲己之命运又悲国运之不兴;惟有寄愁于醉或求慰于梦而已。全词情景交融、韵味隽永、境界高远、浑厚深沉,堪称金元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