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元刘秉忠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元] 刘秉忠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原文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

现代文赏析、翻译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现代文译文

在南北两个方向,交叉分布着高矮不齐的亭子,旅客在来来往往的行路上走得倦倦无情。一年一年地在马鞍上度过,回头看看真是没法说,渐渐雪白的头发短得连数都数不过来。

离别故乡,远离亲人,独自在荒凉的旅店里,只有一盏孤灯照着黑夜,伴着自己读到天明。窗外还有好几位长竹主人,它像朋友一样千姿百态,任西风吹拂;虽然孑然一身却显出它的凄清美来。

这是一首词写得非常苍凉而深情怀念友人的诗。“南北短长亭”南北短亭和长亭是陆上的交通要道,是送别的地方。“行路无情客有情”,行人走在这路上,怀着一种惜别的心情过着不断的旅程。他的脚步是有情的,而他想到前程,却是无情的。因此他感到“客有情”。这种矛盾的感情,是从“年年去住”的对比中引出来的。“年去年来”说明他离家已久;“鞍马”即马鞍上度过的年月,说明他行程之苦。由于年去年来鞍马上,因此有成未就,头雪霜寒而心情却始终不改;感到总是这样背着人东西上下不安;心情久交下的必然结果。“短鬓垂垂”的意象是很引人注意的,“垂垂”犹沉沉重也;原来是一根一根白发垂垂如霜雪。“书灯夜夜挑”是很形象的表达:夜深人静无人的时候用青油点灯;深夜里只有灯火明明暗暗。“窗外君子竹”,很苍劲可爱.那萧瑟的“西风”,铮然的枝叶意象,(无消息:无约会即无应许的凭信,“时作”指偶尔看到窗外疏朗的君子竹萧瑟的身影;思友人之离别者居多,此词正有此意)便把这番深情传达出来了。

刘秉忠这一类作品不多作,但它却能表达出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来。这是因为作者的心情是容易和读者发生共鸣的缘故。他初仕为法司属官,后经相召来到元朝幕府中“艺祖一揽天下事”虽这时已暮年回家。而心中的志向却没有减退。《中吕.九送》自《湘江送人行》以来感慨最深沉但这一首却又更可称为精品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冷清的感觉和生活色调后来当也极富典型性意义的。(窗外几竿西风透竹几心愁.此调自起至末不离“情”字)本诗全调同此.虽然情绪更为悲切;古人称之为逸响遗音、正所以传刘氏晚年之寄托云尔.

诗的艺术手法在运用前三联的排比和把状物与写情融为一体的基础上,以“窗外君子竹”作结,戛然而止,给人以余韵无穷之感。此外全词虽为小令.但写得情韵悠长而有余味令人深思细味。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