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谢应芳
尘拂风生,熏炉烟袅,剧谈天上人间。
冯夷击鼓,白凤舞昆山。
惊倒五陵年少,听三老、□角鸣湍。
江南好,梅前菊后,天气带微寒。
客来虽话别,重歌旧曲,不是阳关。
笑闲云似我,时去时还。
最喜烽烟尽息,青天净、一镜团团。
重来也,寻盟鸥鹭,访竹问平安。
满庭芳 熊元修席上次韵
尘拂风生,熏炉烟袅,剧谈天上人间。冯夷击鼓,白凤舞昆山。惊倒五陵年少,听三老、角声鸣湍。江南好,梅前菊后,天气带微寒。
客来虽话别,重歌旧曲,不是阳关。笑闲云似我,时去时还。最喜烽烟尽息,青天净、一镜团团。重来也,寻盟鸥鹭,访竹问平安。
原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与友人相聚宴饮时愉悦的场景诗。起首两句通过对环境气氛的渲染,展现了宴饮的兴致。“风生尘拂”、“烟袅熏炉”隐喻宴饮中清雅、舒适的环境,“天上人间”、“冯夷击鼓”等表现出作者和友人畅谈与欢笑的愉悦气氛。一句“惊倒五陵年少”,又表现了此次聚会的吸引力。谢应芳青年时代曾孜孜不倦地读过书,决心为朝廷效力。他作过州县小吏,后归隐故乡,自建草堂于溪水之滨。草堂里常常高朋满座,文酒交游。“五陵年少”当指作者的一群年轻朋友。他们轻裘快马,结朋引类,终日诗酒娱兴,纵情作乐,一闻“惊倒”之语,亦不觉击节叹赏。“听三老、角声鸣湍”,三老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职官,在孔子当年行乡饮酒礼的宴席上,常有被敬老者登堂唱“宾宾”之歌。“听三老”当指此。而“角声鸣湍”,则是指用牛角做的乐器吹奏出的曲调。“江南好”三句是说:梅兰菊草在春寒中已经开放,让人感到无限美好。此句既与下片“客来虽话别”相照应,又为下片预作一派离别的伤感气氛。但若细细品味,“客来虽话别”,离愁只是一点而已,在宴席上除话别而外还别有所谈,“重歌旧曲”,当指重歌往日抗敌御侮、收复失地的古曲,这是激昂慷慨的。因为当时抗金气氛正浓,“访竹问平安”,字面上是访隐者竹峰先生,实际上也是借以问安边疆抗敌之事。故结末又归结到与友人相约重见,和友人一起追盟寻友,隐居不仕了。
现代文译文:
尘土被风吹起,香炉中的烟气袅袅上升,我们畅谈天上人间的奇闻趣事。河神冯夷在击鼓,白色的凤凰在昆山之巅翩翩起舞。这使得在座的人都惊叹不已,听着三位老人的歌谣角声在水流湍急的地方唱和。江南好景依旧,梅前菊后,天气微寒。客人来此虽然是为了话别,但还是要重新高歌以前的歌曲《阳关三叠》。笑那些闲云像我一样,时而离去,时而归来。最令人高兴的是边疆的战火已全部熄灭,天空晴朗明净,宛如一面圆圆的镜子。待到再次来临的时候,我将和你会在一起共同寻盟约友,访问竹山先生向他问候以示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