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元] 谢应芳
伐木烧官炭,中林霹雳飞。
穷猿无可择,飞鹊更何依。
野雨生稊稗,山风长蕨薇。
儿曹能采拾,犹足慰年饥。
原诗是诗人在吴下,观察社会生活之后写成的组诗。描述了一种因煤贵、灾荒,农民忍饥采拾野生植物维持生计的生活状态。在这里,作者采用丰富的象征意象来揭示人世沧桑和社会状况,从而引起读者思考。以下是我根据诗意及现代表达方式,写的一首赏析和译文:
赏析:
“伐木烧官炭,中林霹雳飞。”这两句描绘了官府为了追求利益而大肆砍伐树木,用来烧制昂贵的官府用炭,这种行为无疑加剧了环境的破坏。而“中林霹雳飞”则象征着社会动荡,暗含着人民生活的艰难和无常。“穷猿无可择,飞鹊更何依。”在此,“穷猿”象征穷苦的民众,因生活无着,没有地方可以选择。而“飞鹊更何依”暗示无处可以栖息的人们未来的茫然,勾画了一幅众生艰难生活的景象。“野雨生稊稗,山风长蕨薇。”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恶劣,雨生稊稗,风长蕨薇,象征着生活的困苦和无奈。“儿曹能采拾,犹足慰年饥。”最后两句描绘了人们为了生存,只能带着孩子去采拾野生的植物,虽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至少可以缓解一下饥荒。
译文:
伐木声在森林中回荡,烧制的官炭引发了森林大火。中林之中,雷电交加,树木燃烧着。困苦的猿猴无处可去,只能眼看着大火蔓延。大雨过后,野草开始生长,山风吹拂下蕨薇也开始茂盛起来。孩子们在一旁帮助采集,这样的生活方式还能安抚饥饿难耐的人们。
诗中的细节和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并通过生动而深刻的象征手法展现了人生的困苦与无常。每一句诗都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让我们更加了解元代社会人民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