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强至
簿领非吾事,儒林物议间。
谈经泮宫水,校籍道家山。
职业才相称,尘劳岂素娴。
官期慵屈指,亲侧且承颜。
楚岸维齐舫,扬州入故关。
时人荣昼锦,洗眼看南还。
下面是按照要求写就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在辽阔无垠的宋诗天地中,强至的诗虽算不上绽放的奇葩,但也清新淡雅,散发着一种泥土的芬芳。强氏的这首诗是送给友人朱元弼主簿科举登第后的,虽然诗人只是娓娓道来,却让人感受到了他那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友人的殷殷期盼。
首联“簿领非吾事,儒林物议间”,短短十个字,就活画出一位志存高远的青年读书人的形象。诗人似乎在告诉友人:自己早已看透了官场的污秽世俗,与其在那官府里做着无聊的文书工作,倒不如在儒学中寻找自己的事业。这两句诗透出诗人对官场的鄙夷,也隐隐流露出科举及第的志向。这并非妄自揣测,因为宋代科举制度虽然让大批知识分子热中于及第,却同时贬斥和摒弃出身的背景和行业的差别。“非吾事”表达了这种不屑一顾,“儒林物议间”则含有诗人的雄心和豪情。然而就在决意放弃官场后不久,他的脑海里却仍是一片混沌:“谈经泮宫水,校籍道家山。”这里仍然弥漫着浓浓的书卷气,因为诗人在寻觅自己的归宿时,似乎还在寻觅着那片精神的净土。但这里的“经”和“籍”,在这里并非仅仅指儒家的经典,而更多的带有象征性。“道家山”本指道家修炼的山,但这里却是指家乡的山山水水。在这恍恍惚惚之间,诗人的脑海里充满了变幻莫测的色彩。这一切又显然与急于追求功名利禄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一种现实与理想的格格不入。这种境况正好印证了杜甫“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那特有的况味。在这种痛苦而又执着的探索之后,诗人终于感到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职业才相称”,意味着找到了事业的定位。“尘劳岂素娴”,原来诗人在淡泊名利之后对世俗尘劳之事看得很淡。此时的诗人好像如鱼得水,心满意足。官府公事“慵屈指”,这正是诗人在放任自己的心情去自由翱翔。他渴望着能早点回归亲人身边尽孝奉亲:“亲侧且承颜”,尽那作为儿子的孝道。以上四句层层递进,充满温馨和谐之意。
如果说以上的“谈经”、“校籍”、“尘劳”、“归家”等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镜头是在暗示和表明诗人今后的人生道路和人生价值的话;那么后面的两个联句则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勾画和增添了诗意和诗情:“官期慵屈指,亲侧且承颜。”在这里,“官期”显然不仅是指公务期限,更多的是暗示了科举及第之后等待赴任的时间概念。“慵屈指”正好说明等待赴任时间之久。尽管这段时间是诗人在等待中度过,但诗人并不感到无聊和寂寞,因为终于可以回到亲人身边尽孝奉亲了。“承颜”二字正是写尽了诗人的孝心。而这种心情又是那么的真切和自然,以至于连等待的时间也变得慵懒而无所谓了。
最后两联“楚岸维齐舫,扬州入故关。”“时人荣昼锦,洗眼看南还。”情景因之而生。“楚岸”本该是静物,而今却是船来舟往,“齐舫”在左,“维其于右”。这是什么景象?只能说是时事一片繁忙了。恰在这欢腾之时,“扬州入故关。”即将迈进崭新的人生之门:“官府守途间”,“参军恋故乡”。兴奋不已的同时便多了几分期盼:进入繁华的城市后会怎样?从此远游的浪子们都怀抱壮志且牢牢把握人生先入故里混事了却一方心愿,“人才成果中甲第”,诗篇不愁不加耀手笔不风光。“洗眼看南还”,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此时的诗人似乎已功成名就,等待友人的将是一片光明。但这里的“洗眼”二字却让人回味无穷:这究竟是洗去尘埃?还是洗去污浊?抑或是洗去满面风霜换回青春容颜?总之这一切都离不开期待和希望。
此诗以淡泊平和为主要特色。全诗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不刻意追求华丽词藻与奇险的造诣。诗人只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友人的关爱和对未来的期盼。诗中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浓浓的温馨之情。这种情感既来自于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对生活的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