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强至
素节清明照水台,夷涂行骋忽徘徊。
惊人险句何妨露,向阙丹心未可灰。
马勒春风朝弁集,鸡呼晓日禁门开。
从来早赐清閒对,不信君王肯弃才。
原诗所表现的送别内容固然充满了对友人宦途顺利的祝愿与温馨的关切,然而更多的则是通过一种表层意象将北宋王朝风雨飘摇,时局变迁的主题包含其中。然而这个看似显而易见的主题并未引起读者足够的注意,往往在人们的理解中成为了一种诗意的浪漫的远离。诗的首联通过以物喻人,突出了友人清廉自守,精明强干的个性特征。诗人描绘友人如水一般的清明,品格高尚,仪态从容。但赴阙而行的目的,不言而喻是积极用世,建功立业。友人赴阙之路,如行于平坦大道,意气风发。但诗人笔锋一转,“惊人险句何妨露,向阙丹心未可灰。”此二句点明题旨,向阙丹心,表明诗人对友人的期望,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前景的信心和希望。
颔联、颈联则分别从友人赴阙之后可能遇到的情景方面着笔,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热切期待和满心祝福。友人赴阙之后,朝廷会给予他施展才华的机会,他将会在朝廷中大展宏图。诗人运用了虚笔的手法,将许多可能出现的场景一一展现出来,让读者在想象中感受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却一转前文,提醒友人即使才华出众也需谨慎行事,“不信君王肯弃才”,但若行为稍有不慎,也可能会遭到君王的冷落和弃置。因此提醒友人在为官从政之时一定要小心谨慎,注意言行举止。同时,这也是诗人借此告诫朝廷中的官员们,做人做事一定要谨慎小心,不可轻率妄为。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热切期待,又寄托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信心和希望。同时,诗人也借此告诫朝廷中的官员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尚的品格,谨慎行事,才能获得君王的信任和重用。
译文:
素节清明照水台,犹如水中之台明镜高悬。人生道路虽有曲折但前程似锦莫要徘徊。锋利险峻的诗句何不露出行文之意,呈现在皇帝面前你的丹心未可磨灭。春风拂面你戴上朝冠集结禁门开启,鸡鸣唤醒朝阳宫门打开进入朝廷。自古以来你定会得到皇帝赐予的悠闲清对,不信你君王会轻易弃置你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