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野园移植小松》宋强至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强至

《野园移植小松》原文

平生岁寒心,颇好岁寒色。

一松如人长,惨淡穷山侧。

樵儿日过之,有意斧斤得。

予心异尔意,野圃为移植。

醉听疏声眠,吟到细阴息。

落落岩涧姿,相对永朝夕。

如言千载后,其长可千尺。

人生虽百年,相期眇无极。

且结无情游,汝固予何易。

岂待百年外,人松两殊迹。

人为松下土,松化土上石。

我生始逾壮,足以伴寒碧。

现代文赏析、翻译

野园移植小松

强至

平生岁寒心,颇好岁寒色。 一松如人长,惨澹穷山侧。 樵儿日过之,有意斧斤得。 予心异尔心,野圃为移植。 醉听疏声眠,吟到细阴息。 落落岩涧姿,相对永朝夕。 如言千载后,其长可千尺。 人生虽百年,相期眇无极。 且结无情游,汝固予何易。 此生在世间,其长无垠极。 松石两无情,相看有终毕。 吾生春秋中,对汝恒叹息。 乃知古公直,托交在松石。 此诗写园中松树自诉寒岩枯境和移植后疏声细阴的喜悦以及岁月流逝的感慨。

首联以议论起句,说自己平生的心愿是那耐寒的松色,而喜好这种品格正是从幼年开始的。“岁寒心”,这是作者对松树品格的赞许。“颇好”二字写出诗人对松树的喜爱程度之深。

颔联写移植前园中松树的孤苦境遇。它生长在穷山之侧,日日有樵夫经过,虽然有人有意砍伐,但又担心不得其法而不可得。“如人长”的比喻,十分生动而含蓄,其中蕴藏着无限的同情。

颈联写移植后的喜悦。诗人喝醉了听那疏朗的松声而入睡,梦寐之间看到日影透过稀疏的枝叶而产生的欣喜,以及月光洒在松枝上形成的斑驳的光影而引起的赞美。“疏声”、“细阴”等字眼写出了诗人的细腻感受,流露出喜悦之情。

尾联写岁月无情的感慨。诗人与小松相对而永夕朝,转眼间已经一年多了。诗人想到:千年之后的小松树恐怕会更引人注目;人生百年,却又是如此短促;百年之后松已老、石已烂,诗人却已不在人世了!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悲哀和对生命短促的慨叹。诗人在感叹人生短暂的同时又表现出自己悠然自得、淡泊人生的一面,表现出诗人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议论风发、感慨从生,体现了诗人雄浑奔放、沉郁悲壮的诗风。同时本诗题材小、规模小、语言小,但却寄托深远、意蕴丰富,体现了作者寓巧于朴、寓秀于淡的审美追求。全诗跌宕有致、意蕴深邃的风格特色给读者以回味品味的艺术享受。

宋人郑文宝《南唐近事》记载:“江南有一僧人极爱松树,殁后有人于其院中见之,僧曰:‘吾魂魄与吾松俱在也。’人曰:‘松已槁死。’僧曰:‘吾所贵其节操耳。’强公直此诗可以观矣。”这段记载颇能说明此诗的艺术魅力。此诗的“醉听疏声眠”等语显然是受到白居易《夜琴》等诗的影响的。但就全诗的艺术感染力来说,此诗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白诗。此诗在表达技巧上也有一个特点:即运用比喻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这里所指的事理就是松树的节操的高尚与生命的短促。“如言千载后其长可千尺”的议论就收到了言简意赅的艺术效果。在哲理的思考上也能体现出诗人的才思横溢来。强至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宋史》说他“少从朱长文受经学,天性淳谨,力学该贯”。但以他这样有才华的人所作的诗却往往被史籍所忽略。这是令人感到很惋惜的!

宋强至《野园移植小松》鉴赏到此结束,欢迎各位继续欣赏更多优美的诗歌!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