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舒岳祥
四海归周莫不臣,首阳山下饿夫身。
清风万古何曾死,愧死当时食粟人。
原创赏析:
《伯夷》这首诗,以古代贤者伯夷的形象为参照,探讨了忠贞不二、高风亮节的价值观。在古代社会中,伯夷因为不事两姓王朝而受到称赞,然而在当今这个世风日下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保持这样的道德标准呢?这是舒岳祥所要思考的问题。
诗中,诗人描绘了伯夷身处四海归周的大势下,却宁愿饿死在首阳山下,坚守了自己的信念和气节。这是一种精神的殉道,更是一种气节的升华。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清廉高风的精神永不会死,这才是最大的安慰,比活在当时的人们就能以伯夷为楷模,真正做到不吃嗟来之食,要惭愧得多。这种直指人心的感悟,体现出舒岳祥深厚的人文情怀。
译文:
在四周的国家都归于周王朝时,首阳山下的饿夫伯夷却不愿臣服于周朝。他在山下的饿夫绝食至死,空守了一世的清白和忠诚。那些企图得到一世功名的朝廷命官哪里能像伯夷这样经受住世俗的考验?风清白正的高尚节操与春风得意的勃勃野心,哪个更伟大呢?世人对于此事的看法也是不尽相同的。他们总会活得更好的时代得以自安吧!
在这首诗中,舒岳祥通过抒发对伯夷精神的敬仰,以及对当前世风的思考,展现了其深刻的人文思考和对历史道德标准的坚守。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忠贞、高风、清廉等价值观都是我们应该坚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