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舒岳祥
虫有织绢妨,轧轧鸣窗纸。
山翁卧中闻,谓是机上婢。
瓠花日萧疏,豆叶行披靡。
青灯照夜阑,胡为苦如此。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十虫吟》是宋代诗人舒岳祥的一首描述十种虫类的诗,其中包括“织绢妨”虫。这首诗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以一种富有情趣的方式描述了这些昆虫。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虫有织绢妨,轧轧鸣窗纸”,即把一种不知名的虫子所发出的轧轧声虚构成织绢的声响。这句写得巧妙、贴切而富有生气,但又是常见的诗歌技法,诗人独具手眼,以新奇的形式表达平常的事物,让读者在平淡中见出新奇。此句以“织绢妨”来想象虫鸣声的,新颖有趣,具有一种奇妙的联想,从一种日常生活中很熟悉而又不易产生联想的事物中提炼出新的意境来。诗人用这种笔法使全诗充满了一种盎然的趣味,虫声的描写也就更加生动活泼起来。
接下来“山翁卧中闻,谓是机上婢”,山翁指的是山野隐逸之老人,从“卧中闻”这一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种声音的敏感和兴趣。山翁闻声而误以为织绢的婢女在窗外,这种巧妙的联想和想象,使得全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情趣。
接下来的两句“瓠花日萧疏,豆叶行披靡”,描述了另一种虫子——瓠虫和豆叶的情况。在诗中,这些虫子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征:“日萧疏”状瓠虫身上稀疏的白色花纹,“行披靡”状豆叶随着风吹摇动的起伏之势。以细节刻画入诗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很深的:丝丝细软的昆虫以及由强风推动而急摇的叶子是那么自然优美和活泼泼生灵的感觉似乎随之一齐活在人面前。在这种特殊的诗意蕴含着文字光彩交加的性能烘照之下所谓寻常田野漫漫的事物的平凡不寻常的形象被唤醒起来了而于表达效果上常常语意之外托出一些延伸意义。这两句将细致入微的景象与人的联想合二为一,“天趣”自盎然溢出于笔端,从诗歌的语言特性来说不仅活泼而饶有韵味同时也流动着诗的光影给读者以视觉上的美感享受。
最后两句“青灯照夜阑,胡为苦如此”,描绘出诗人独自面对青灯,听着窗外纺织娘(这里也就是指虫)在不停地鸣叫的情景。“青灯照夜阑”中的“夜阑”指的是深夜,“胡为苦如此”中的“苦”字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这些虫子的不满、嫌弃和对大自然的悲悯。这是一种人对自然反感的、不被尊重的人生卑微低下的不满情感的象征表露。“为何苦闷以致于如此(拼命对着灯火啊照亮出来不停地夜深呼唤直到影里疲乱的如酣斗想要挪腾乱了我的青春待我不虔诚)”这里流露出诗人内心深深的哀愁与孤独。全诗由起初的满心欢喜到发现虫子时的失望不满再到最后的悲悯情感转变表达出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变化过程,富有感染力。
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通过运用拟人、联想和细节刻画等技巧,生动地描绘了十种虫类在不同时刻的动态和生活情景。在表达上通过对自然界微小生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生命和人类情感的深刻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自然界的小生命和环境保护,以维持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