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题萧照山水》宋舒岳祥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舒岳祥

《题萧照山水》原文

何人一舸下清溪,列壑攒峰想旧栖。

不雨石林元自湿,无云山路只长迷。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题萧照山水

何人一舸下清溪,列壑攒峰想旧栖。 不雨石林元自湿,无云山路只长迷。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的主角已隐没在清溪上的一叶渔舟之中,而两岸的群山叠壑,依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凝视这幅画,画家当年的生活状况,给人们展开了一幅活动的生活画卷。从群山的堆叠起伏中,又出现一处处熟悉的景色:猿啼村寨、荻花人家、簇簇游鱼……这儿的渔人是否就是画家本人呢?随着清溪之畔那艘画舸向何处行,人的形象和思想也随之流动着。如果这时候正是傍晚时分,就应该马上登上归岸;虽然道路不宁,但却莫问来由……古人对于好友的自乐处和深情很难再现心里的轮廓图像表示惊喜不。许多线条富有画家亲手操作的痕迹。“石林”“山路”多有用过淡墨加浓:人兽岩画可能有提笔修正重添的可能;“群鱼点醒船人”,“画家梦里唤船”的人其轻狂洒脱之气难以去推测形象语言的特殊夸张处:“谁舸”、“山壑”、“猿啼”、“鱼舞”,人与山林仿佛同化了,即见神遇而不以力取也。“自湿”、“长迷”又是用焦墨重笔以加强字画的生动气韵。看来看去只有前两句贴题是作者的真正用心之处。“列壑攒峰想旧栖”,想象诗人当年置身于山水之间的生活情态和工作情景。从艺术构思说它是个实写,它起了个引领下文的作用。由于它用词典雅,笔墨简炼而传神,写的是诗人主观感受的真实形象,不仅无刻板滞涩之嫌,反而具有生动活泼、摇曳多姿的艺术效果。这一形象的描绘与题目内容的关系也很密切。“想旧栖”还隐隐道出了诗人系念萧照当时创作心境之情态。“山雨生”,“溪水湿”于在故;“攒峰列壑”令人触目惊心之时者因时像刻不在此地!这些都是船人在前行所见之外景引起之下情怀后时景象.画家对此大概会有相类之情而不能作第二个舒岳祥了罢。以它作为一首独立优秀的诗与水墨画和木石工笔画都没有关系;加上诗人故地的感情和绝世的天才就马上能够耐人寻味了。读完之后想象余音不绝时将最后两句写意的加以联想对这种联想的真假在艺术欣赏中本来就不十分重要.就全诗的艺术构思和结构而言。则表现出舒岳祥作为一位中唐诗人深沉含蓄的艺术功力。

现代译文如下:

谁人乘坐一叶小舟沿清溪而下?

看两岸群山重叠峰峦多美。

山石林立自然觉得曾经栖居。

虽没有雨水山石本色依然湿润,

无云遮山路自然一片迷茫难觅。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