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山甫还峡石有怀书寄》宋舒岳祥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舒岳祥

《山甫还峡石有怀书寄》原文

静者一为别,谁将幽抱同。

行诗求谷友,买纸嘱溪翁。

数点淡云树,一行遥海鸿。

莫因寻薯蓣,深入万山丛。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山甫还峡石有怀书寄

宋代 舒岳祥

静者一为别,谁将幽抱同。 行诗求谷友,买纸嘱溪翁。 淡云浮树杪,远帆出山中。 莫因寻薯蓣,深入万山丛。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的,其中融入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舒岳祥在远离家乡之后仍然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朋友间的情谊在此得到了体现,而且又与思乡之情融为一体。 诗的题目已明白地告诉读者:山甫已还峡石了。“静者”是指他的朋友山甫;“有怀书寄”是说寄诗书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清新自然,在写法上也可见作者善于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诗人“静者一为别”后,怀念友人,怀思乡国,思绪万千,涌动心间,他买纸以备写信时与朋友倾诉衷肠。

诗的前两句以平实的语言描述了诗人与友人一别数月,思念之情如涓涓细流,穿肠过肚,不由得发为文字,寄给山甫以倾诉心中的怀念之情。“幽抱”,内心的思念之情。这一别,“谁将幽抱同”,友人的相知相惜的情怀谁能理解呢?谁又能和我有同样的情怀呢?此情此景令人黯然神伤。这种“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感慨诗人借助于“行诗”来排遣内心的忧愁。

“买纸嘱溪翁”这一细节描写更衬托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殷切、之深沉。溪翁是诗人的想象物,溪翁的受嘱自然也就是暗示诗人自己正在溪边构思写信之事。同时又表现出诗人与山甫分别后生活的寂寞与孤独。他在生活中找到溪翁这个知音,嘱托他到时供应写信用的纸。这样把思想感情表达得含蓄委婉而又曲折有致。 诗的后四句以富有抒情气息的画面表达诗人的思乡怀友之情。“数点淡云树”,这是诗人峡石山中的近景,远望则“一行遥海鸿”。晴空无际,淡云悠悠,树叶依依,远帆片片。这里近景与远景融为一体,表现诗人由近及远的空间感受;同时远帆与淡云又表现了诗人的心情由近而远的移步变化。这种景物的变化使诗人从遥思近的过程中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淡云树”又暗合诗人归隐超脱的心境,表现出他恬淡的心绪。

最后两句是劝友人山甫不要因为寻找山药而深入万山丛中而迷失道路。这里表现出诗人对山甫的关心、关切之情,而没有把心情仅仅停留在怀念、怀思上,其情殷殷而贴切。“莫因寻薯蓣,深入万山丛”,这是一般的劝诫之辞。但在诗人的笔下也变得格调清新、婉丽动人,并且增强了它的真挚色彩。“莫因”、“深入”等词语富有行动性、口语性、鼓动性、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真切情谊和关怀之心。 总之,这首诗以“静者一为别”开端,“莫因寻薯蓣”以劝诫收结,中间展开一幅幅境界开阔、情真意切的画面来表现丰富隽永、千种风情,这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特色与手法之妙的结果。 此诗还平朴而曲折自如、富有真情真趣的结构上的特点引人注目:开端、收端、比兴抒情及一开一合的转折都显得自然平易;沉吟咀嚼之后令人如饮醇酒为之心脾皆醉;通篇既有古风的“古淡”色彩,又兼具有清新婉丽的现代意蕴。读后令人感到舒岳祥其人其诗的确有一种古已有之的“逸致高情”,值得今人学习借鉴。

以上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也要注意理解诗句的含义和背景文化,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