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舒岳祥
坐避窗边瀑,行便石上莎。
清池写癯貌,空谷应悲歌。
暮色东西合,虫声寤寐多。
离愁谁与洗,举斗酌明河。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踏莎偶成三首其一
宋 舒岳祥
坐避窗边瀑,行便石上莎。 清池写癯貌,空谷应悲歌。 暮色东西合,虫声寤寐多。 离愁谁与洗,举斗酌明河。
这首诗是作者避窗边飞瀑,行石上莎菜,在暮色中感到离愁时所作。
首联写作者为了躲避窗边飞瀑的喧扰,走到山石上的莎草旁,以求得片刻清静。这一联用字很妙。瀑水从高处落下,势如腾虹,故说“坐避窗边瀑”。“行便石上莎”的“便”,字和“坐避”的“避”字,都表现出作者急于离开之意。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瀑声喧闹,出乎常人意料之外。石上莎菜,长在山石裂缝之中,极耐严瘠,这也是一趣。
中间两联是对瀑布周围景物的描绘。“清池写癯貌”句,是移情于景,以瘦比清,写作者误将池水当作了自己的瘦影。这实际上反映了作者生活贫困、面容枯槁的处境。“空谷应悲歌”句,则写作者心情抑郁,每到一处空谷,不免触景伤情,发一通“悲歌”。这两句对仗工整,形象鲜明。
然而诗人毕竟是有豪情壮志的人,随着天色向晚,空谷恢复了宁静,四周虫声唧唧不绝。“暮色东西合”一句写暮色是从东西两面降落下来,东西:比喻天边。“东西”二字押韵。前缀“暮色”,给人以沉沉欲黑之感。“寤寐多”的“寤寐”,指日夜。“寤”和“寐”都是醒和睡。作者此时是终日奔波劳碌,无以安息。这境况是够苦的。
结尾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愁闷无法排遣,只有到天上银河里去寻求洗濯了。这是反用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斗酌明河”是夸饰月亮近在头顶的说法。然而月光毕竟不能洗愁浓重的离别之悲。这两句流露出悲而愈笑的趣味,反映了诗人心情的苦闷抑郁。
全诗直抒胸臆写来,不讲究藻饰雕琢,朴实而真切。暮色四合和虫声唧唧这两个意象都笼罩着作者的离愁别绪。这特定的意境中,我们既能感受到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所迫的凄苦和无奈,又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满腹牢骚和不平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