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舒岳祥
刺刺重刺刺,唧唧复唧唧。
只解促鬓丝,岂能催妇纤。
纤亦何用催,有丝愿成匹。
今夏蚕薄收,巧手闲刀尺。
昨下急急符,三日立税籍。
箧中无余丝,红女泪双滴。
汝更催不休,使我不得息。
汝因贪与嗔,形化生股翼。
不特登我门,又入床下壁。
号我夜不眠,墐户无计塞。
何时清霜来,堀堁同一寂。
原诗以一个织女“刺刺”、“唧唧”纺织的形象比喻辛勤工作的蚕妇,实际上隐喻她所处的环境和周围的人物关系,由此,自五月夜纺开始直到破产的情况。在这里舒岳祥明显是在叹息中读到了统治者繁重捐税的不公、不义和不可忍受性,以丝织业为生的劳动人民遭受了巨大痛苦。作者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现了纤夫的悲愤,表达了纤夫的哀怨,生动地再现了纤夫的生活。而现在,让我们试着用现代文来解释这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人夜以继日地纺织,发出“刺刺重刺刺”的声音,如同夜晚纺织机的持续工作。然而,这仅仅是表面的描述,实际上,这首诗是在表达一个更为深刻的社会问题——即赋税的不公和繁重。
在诗中,女人用她的双手和心灵织出了一匹匹美丽的丝绸,但这些丝绸却被用作加重赋税的工具。由于蚕的收成不好,丝绸的产量减少,她被迫以泪洗面。而官府的催促更是让她无法喘息。她的困境并非个案,因为“不特登我门,又入床下壁”,这种痛苦和压迫无处不在。
在她的背后,我们看到了社会的黑暗面——贪婪和欺压。这种压迫让她无法得到休息,甚至无眠无眠,只能用泥土封闭门窗来寻求一丝安慰。
然而,作者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希望有一天,“清霜”会降临,“堀堁”也会寂静无声。这里,“清霜”可能代表法律公正和人们被压抑的情感得以平息的时刻。“堀堁”是未落地的雪花融水在土上结成的薄冰。因此,“何时清霜来,堀堁同一寂。”表明了他对公平社会的期望。
所以这首诗是在悲痛和期望中流露出的——诗人通过对一位蚕妇艰难生活的描写,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艰辛,以及苛捐杂税的压迫与剥削,从而寄托了他们的怨愤之情和对公平的渴望。诗的主题是以柔婉之笔刻画出了一位无辜受害的纤妇形象,既使人感到十分沉重,也表达出了一种“恨中带怜”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