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百合》宋舒岳祥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舒岳祥

《百合》原文

收合千戏不上枝,绿茎丹萼称施为。

灯笼翠干从高揭,火繖流苏直下垂。

文豹翻身腾彩仗,赤龙雷爪摆朱旗。

莫疑衰老多夸语,渍蜜蒸根润上池。

现代文赏析、翻译

百合

舒岳祥

收合千花不上枝,绿茎丹萼称佳期。

灯笼翠干高擎出,火伞流苏下垂垂。

文豹奋身腾彩仗,赤龙雷电摆朱旗。

莫疑老眼多夸大,渍津培液润根基。

百合是一种极为清雅的花卉,诗人用笔墨赋予它灵气和生命,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首句“收合千花不上枝”,一语道出百合兼容并包的气度。那无数朵小花集中于茎上,相互依附而又不粘连,仿佛是诗人的博大心怀,收容了无数纷繁的生命,又如同宽阔的胸膛,孕育着无限的生机。诗人把百合之“和”推向博大之境,“不上枝”三字颇有“枝横云梦、疏影玉盘”之妙。至此,“绿茎丹萼称施为”便脱口而出,由眼前花联想到《庄子·逍遥游》中的“大而无外”的香蕈兰、梦溪笔谈中的草木百卉,“灯笼”以下三句诗人巧妙地将物境揉人人境。“灯笼翠干”句将百合的高洁、素雅、绰约的风姿刻画得细致入微;“火繖”句则把花头上的穗状花序想象成降落伞,将一朵朵含苞待放的百合从空中洒下来,美妙而壮观。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写百合花盛开于百花凋零的秋冬之际,无娇妍斗艳之意,有宽容慈悲之心。因此,“莫疑老眼多夸大”的乐观旷达,乃出自对百合品格的赞扬。

在南宋末年国势危殆、朝不保夕的时刻,舒岳祥以一诗人而作此诗,可谓难能可贵。诗人将“百合”比作心胸开阔、气度雍容的一代大师,“浸润着蜜汁,培育着根底”。正所谓以物喻人、以景启思,达到了文已尽而意未穷的效果。让人感到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坚强的精神意志和丰盈充实的内心世界,说明诗人此时尚有如杜少陵所谓“细认千茎岁寒骨”那种冷暖自知中的慷慨悲歌的气度,给人们多一种精神慰藉和寄托。这就是舒岳祥以诗歌告诉给我们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总之,《百合》乃是把生命自然与人文化成融合一体的杰作。细细品来发人深思而荡气回肠!此诗展现了一个和平富贵、民康物阜的美好世界!因为诗人意中有意言外有意便留给读者无限的思维空间和无穷的再创作空间。因而现代读者不必一定索隐穷幽、流于世俗之外倒可以随己意以发现并领略属于自己的宇宙哲学之精髓。这样一切艺术便会如黄钟大吕一般常响不绝且发出新声而千古不朽了!

然而历史是不能割断的!“感时伤逝望前川”,“佞佛恢复失令终”再怎末好的诗词仍带着血污“所当枭首市藁木!”不聊生耳!诸位鉴赏本文后应当面对现实择善自存(处于不可朝拜幽居师宝待黄昏去讫暂的隆盛世宠偏裔对于自杀型创作的多少会产生一点借鉴作用)。对于那个已永远凝固于历史长河的宋朝及其国粹精华—诗歌我们将永远怀着特殊的敬意来纪念它和那曾经以无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及淳朴诗风开创一代诗风的先人们!以上拙识浅见供各位博友雅正并斧正之!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