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舒岳祥
数树远烟藏枣栗,半村疏雨下牛羊。
诗人过眼助成句,吟罢不知归路长。
晚出
数树远烟藏枣栗,半村疏雨下牛羊。
诗人过眼成诗句,吟罢不知归路长。
译文:
透过远处的烟雾,依稀可见藏有枣子和栗子的树木,半村的茅舍旁,下着雨点,牛羊归来。诗人把这眼前的景色,化作诗句。吟咏之后,竟然忘记回家之路的漫长。
赏析:
这首小诗抒发了作者亲近自然的愉悦心情。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使作者吟咏之间,灵感突发,语意宛然。但是,这一美好的境遇,又岂是轻易得来的?只有那些不畏辛劳,亲近自然的人,才能从自然中得到这么多的启发和教益。至于一般常人,既没有这样的劳动体验,又缺乏这样的自然感受,自然就不会有这么美妙的诗兴了。
“数树远烟藏枣栗,半村山雨下牛羊。”枣栗二句用一“藏”字,十分传神地描绘了远处树木和近处的村舍沐浴在一片雨烟之中,迷蒙缥缈的景象。它不仅写出雨后晚景的幽静清美,也写出诗人那种悠然自得的心境。这就是他感到“诗思虽在此,无奈吃过午斋,渣滓尽化(南宋陈郁《栾房乐府跋》引述柳宜发一诗所说。)也有心情对空树(撰本书入柏”,镇日孜孜虽种禾”的知识劳动者淳厚自足的思想感情(抄引佚名友人诗句事例甚多,作者可能有所耳闻)。这种思想感情的产生和发展,又与作者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政治遭遇、性格爱好等方面有关。作者一生在政治上一再受到排斥或降职,生活上常常是“居无完屋”,在文学上却一直未能得到赏识或重用。“半村山雨下牛羊”的闲适生活,对他来说似乎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偶然得之的。他自然不会把这种生活看成是“全不费工夫”的劳动创造而心安理得的去享受它。他时常在诗中抒发一种“报国无由志,归田有后期”(《庚申》)、“何年致身禄,归去盖田农”(《养拙》)、“去矣人间事,苦思已不同”(《将归》其三)的思想感情。诗中“不知归路长”的“忘”字和“助成句”的情态描写正是这种思想感情的真实反映。“诗人过眼成诗句”中的“过眼”,《宛陵先生集》作“日落景(同景)斜”,“其未到家”。经云:“凡称诗人之眼着句者。杜诗:‘愁来便自舒’,但知将双眼著诗字著句者便是也。”“但此词描摹傍晚景状及作者观景时的情景过于真实明朗凄神寒骨非烟景可形容者”(王步高《青溪词萃》评)。这些都说明了这首小诗虽表现了一种恬然自得的村居生活情态但却并不掩饰作者的爱国志趣。“吟罢”一句从侧面衬托出整个上两句所描写的境界是美妙无比的,“过眼”句则写得眼前一亮而给人以一种奋发感。这两句诗不仅富有韵味而且富于启发性。宋代诗人舒岳祥《晚出》原创赏析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