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临江仙·玉树临风宾欲散》宋谢逸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谢逸

《临江仙·玉树临风宾欲散》原文

玉树临风宾欲散,黄昏约马嘶庭。幽欢未尽有余清。琼糜方一啜,银烛已双擎。

坐久香津生齿颊,何须五斗消酲。艳歌声里醉魂醒。明年思此会,旌旆想登瀛。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词的赏析:

“玉树临风宾欲散,黄昏约马嘶庭。” 这两句描绘了宴会即将结束时的情景,描绘了聚会的场景及大家告别离去的情况:因宾客都要离别而去,骏马被委屈着在这个黄昏时节也声声嘶鸣;“ 坐久”几句突出词人对聚会的依依惜别之情 :是这一序席歌舞又一特点的展示:好久啊 ,甜香的可啜之肴尽在不言之中了 留客解不得花能几许清歌一曲之后,银烛已双双高擎了。

“琼糜方一啜,银烛已双擎。”两句以手中银烛之高擎,回映筵席将散时情景:筵席已尽,歌舞已歇,只剩下残宴酒杯,一对男女相依相偎,甜甜蜜蜜。

“琼糜”四句为宴散之词,说宴会上的酒菜象美玉一般完美无缺,席间一啜即止,意犹未足;但欢会未尽,宴席已尽,就要分手了。

“坐久”两句写主人对客人的留恋。“香津”是用来形容齿颊留香的。筵席已尽,主人与客人长时间相对而坐,那美妙的筵席,令人余香满口,回味无穷。

“何须五斗消酲”,一方面说明筵席的美味可口,另一方面也表明主人对客人的殷勤款待。这里用《世说新语》里的故事说明对饮酒之事最是认真不过了:“晋王家架理图曰:‘酒正自佳人间乐尽。’戴公曰:‘叔安(明帝赐字)在坐幸使八十余年人相比并是一熏脏人甚以多惭愧当率朋友向墓道作五斗解酲’,简文曰:‘叔安在坐使转成三日人’。”谢逸此词之意谓:如此美味佳肴再加上这侑席清谈和临别留恋之情。哪能再用酒来消除宿酲呢?“艳歌声里醉魂醒”,这句是说在动听的歌声中,主客皆情不自禁地陶醉了。结句“明年思此会,旌旆想登瀛。”词笔一收,自然而然地归结到本词题面“临江仙”的“临江”二字上来:一是表明宴饮之地乃临江之客舍;二是用“想登瀛”三字作进一步抒写:明年若是再相聚会,定然要红旗招展,鼓乐喧天登瀛而去。这既是对再次重逢的渴望与期盼,也是对今宵筵席及歌舞美人的怀念与留恋。全词轻清闲雅,含蓄宛转,饶有情趣。

从这首词里,我们似可领略谢逸的一些生活情调: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与人性美;他执着于他所喜爱的事物和人。一首惜别诗写得意味深长、清空而不落于轻浅,恐怕也正是这位有所执着的宋代风流才子的生活态度之使然。

此外,《临江仙》上片境界平和淡泊 ,富于柔情,贴切温婉;下片境界热闹欢会 ,富有激情 ,而结处落落大方 ,意味深长。整体意境舒展自如 ,笔调不凡 ,富于抒情色彩 ,这在谢逸词中显得尤为突出。整体上与诗人刘克庄词的风格相近。由此也可知,一位诗人的创作风格形成往往与他平时的情趣爱好以及所处的文化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