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刘子翚
当年册府仰才华,一跌青云万里赊。
白首却来莲社裹,幅巾缁褐诵楞枷。
有怀十首 其一
刘子翚
当年册府仰才华,一跌青云万里赊。
白首却来莲社裹,幅巾缁褐诵楞伽。
在宋代的文人心目中,有才华的人大多要受命运波折,怀才不遇而年纪又大时,若再富贵心存,往往自流于山水诗酒之中。然而他在此诗中所谓的“无怀”“诵楞伽”,不仅仅是一个释字的出家生活方式问题。面对苍老以还的无缘之情、归田乐思及常年生活以及公务所致的身不由己感。在他人生四失的时候,“长门不赋登楼诗”,悟通岁月无法留住的实情。后事不太看重之时,“满屋玲珑空漏响,把烟斜月在南墙”。摆拢于流逝之外时反而容人触及比较深刻的问题实质——既是所有如过眼云烟的经历既错且空的意思,实在是整日琐事套事的镇压无法脱开后被从中打开一条新道所产生的才敢云然的心态。
诗中“白首却来莲社裹”的“莲社”二字,即指晋代名僧释慧远于二十九岁时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念佛的典故。从刘子翚的诗中可以看出他对于“莲社”是有感情的。
诗的前两句是前半生写照,而结句则是后半生的写照。“却”字有转折之意,“诵楞枷”则是前半生未成“册府”前的诗酒生活,自谓“诵楞枷”者实是排遣岁月的一种文体、这种表面的随随便便不一定不含认真的情感意识和对已故的人生探索感情的意识。 也就是说包括古人那逸弱的排遣感和磊磊志业的转换更替体现出一明一暗两个方面由于解脱哲学强调都是按则轻举的思想立场无视一部分果有所感的铁般因情性与仿古人苛求的“道”性而把“诵楞枷”作为对人生的一种解脱,一种解脱后的排遣,一种对已故人生的探索。
此诗语言平易近人,但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译文:当年在朝廷为官时仰仗才华为国效力,谁料天有不测风云一跤跌入青云路却是万里之遥。如今老来隐居莲社竟然披缁念佛诵读楞伽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