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刘子翚
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绝句送巨山
宋 刘子翚
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这首诗是刘子翚送别友人赵景修的绝句。刘子翚与赵景修同在崇宁年间(1102—1106)来到福州,他们同是隐逸诗人派,常相唱和,交谊甚笃。然而,刘子翚在福州只住了两年,而赵景修住的时间更短。这两年中,他们经常同游鼓山,吟诗作赋,抚琴饮酒,十分惬意。如今友人即将离别,刘子翚便写诗为他送行。
“二年寄迹闽山寺”。首句化用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中“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意思。“寄迹”一词道出了朋友友谊的时间短,然而二人却在一起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一笑翻然向浙江”。这里的“翻然”,是变化迅速、迅猛异常的意思。“向浙江”一语双关:既表明友人从此将一帆风顺地前往浙江;又表明友人将别离闽中远赴他乡。“明月不知君已去”。此句一出,使人仿佛见到赵景修的身影刚刚消失在夜色之中,仿佛见到他在友人饯行的酒席上,如往日一般侃侃而谈。他那忘情的笑声似乎仍在院子里回荡,如今他还来不及意识到生命的春色已消退。他是深恋福州的山山水水的。虽与刘子翚只有短短二年的结谊,然而相处时如同知己,以文会友、谈诗论文的情景已成人生快事。因此,当离别之际,他为福州的山水也为之黯然销魂。“明月不知君已去”,就是这种惜别之情的入木三分之笔。
“夜深还照读书窗”。夜已深了,诗人不忍心打扰正在窗下苦读的友人,便移步户外以送别友人。此时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即将离别的福州城。窗间书影摇曳,此情此景令人销魂。可是诗人偏偏又来了个翻案文章:“明月不知君已去。”读到这里我们可能会奇怪:既然诗人与明月并列,“明月”哪里会知道诗人已经离去呢?其实不然,“明月不知”是借代之笔,承接前句“夜深”而来。窗外夜色已深,“明月”不会知道你已离去;窗内书影摇曳,“我”不会打扰你静心读书;一切依旧、别情依旧、相知依旧。读到这里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诗人在前两句表白的背后还蕴藏着深深的情思和体贴。
这首诗语言平易近人而又清新隽永。诗人运用了朴素自然的语言和民间文学的语汇(“一笑翻然”、“明月还照”、“夜深”),既不给人以文浅意淡的感觉,又通过语意间的转折跌宕、跳跃腾挪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
这首诗把对朋友的一往情深和别离的难舍难分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且它以明月伴友、惜别留情取胜,没有一字一句的刻露和张扬,但却如久处不散的悠悠轻雾,使读者心旷神怡、浮想联翩。诗的韵脚不依常规上平下韵相隔相望,而是上平下韵紧接相继而出,这种转换看似突兀却自然流畅。这使诗歌的语言音节上便有了一种跌宕起伏、悠扬飘逸的风致。这大概也是后人对刘子翚“六字含金”的一个佐证吧。
译文:两年来一直寄身于福建山中寺庙,今日欢然一笑你就这样要离开福建前往浙江了。天色已晚明月光仍照着读书窗。
以上仅为赏析参考,请酌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