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送僧之金陵》宋释智圆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释智圆

《送僧之金陵》原文

金锡孤携问去程,萋萋原草暮烟平。

六朝旧迹秦淮畔,应感兴亡听水声。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诗作名《送僧之金陵》,作者是宋代诗人释智圆。诗中描绘了一幅孤僧启程,金锡携行的画面,原野上萋萋芳草,暮烟静静平展,金陵的六朝旧迹,秦淮河畔,流水潺潺,听者唏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僧人旅程的关心,也流露出对历史兴亡的深深感慨。

释智圆是宋代的一位著名僧人,他的诗作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和情感。这首诗也不例外,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僧人的旅程,同时也寓言了历史的变迁。

首句“金锡孤携问去程”,诗人以金锡为引子,描绘了僧人孤身携行,询问路途的情景。金锡象征着僧人的修行和智慧,孤携问去程则凸显了僧人的独立和孤寂。这句诗既描绘了僧人的形象,也寓含了对修行之路的感慨。

“萋萋原草暮烟平”,这句诗描绘了原野上萋萋芳草,暮烟静静平展的景象。萋萋芳草是自然界的常景,暮烟平展则是时间的流逝。这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六朝旧迹秦淮畔”,这句诗承接前句,描绘了金陵六朝的旧迹,秦淮河畔的景象。这里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文化的传承。秦淮河畔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这里既有古人的遗迹,也有现代人的情感。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也表达了对文化的敬意。

“应感兴亡听水声”,这句诗以水声为引子,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深深感慨。水声是时间的见证,也是历史的见证。在这里,“应感”二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以送僧人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象、历史遗迹、水声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兴亡、修行之路、文化传承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深沉丰富,是一首优秀的宋诗。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