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释智圆
我爱包胥哭,一哭救楚国。
事君尽其忠,垂名千世则。
我爱鲁连笑,一笑却秦军。
折冲罇俎间,流芳至今闻。
我爱伯夷仁,揖让持其身。
饿死首阳下,恥事干戈君。
后世闚窃辈,故非姬发伦。
内藏篡弑谋,外蹑武王尘。
伯夷若不去,名教胡以伸。
后人非三贤,细碎何足云。
哭欢禄位卑,笑喜膏粱珍。
山林亦寒饿,行怪非求仁。
留心寡兼济,所谋惟一身。
抚书想三贤,清风千古振。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读史
释智圆
我爱包胥哭,一哭救楚国。 事君尽其忠,垂名千世则。 我爱鲁连笑,一笑却秦军。 折冲樽俎间,流芳至今闻。 我爱伯夷仁,揖让持其身。 饿死首阳下,耻事干戈君。 后世窥窃辈,故非姬发伦。 内藏篡弑谋,外蹑武王尘。 贤人去就间,观此良可哂。 我笑禄位卑,儒者所耻轻。 寒饿山林士,岂为名与荣。 怀道无英俊,谈天昧所明。 聊书三子事,清风千古情。 释智圆是我大宋的著名诗人,此诗主题乃在于阐述古今的忠仁之义以及功名利禄与道德情操之间的关系。他对古人的忠诚与仁义精神,有着深深的爱慕和赞赏,而对于今人那些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而不择手段的行为表示出极大的不满和抨击。这显示了他在人生态度上鲜明的价值取向。
诗的一、三、五句以楚国大夫申包胥痛哭七日终于感动了秦国出兵救援楚国的典故,歌颂了他尽节报国的忠贞行为,并折服于他高尚的品格而垂名千载。二、四、六、八句则以鲁仲连义不帝秦、自全其名的典故,赞扬了他的高风亮节和超世才智,对其能将功名与道义二者之间处理得当而感到由衷的敬佩。另外两个典故则分别是伯夷让国和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上的事迹。通过这组典故的引用,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那些只顾个人名利而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当世权贵们的鄙夷和不齿。
在最后两组典故的对比中,诗人鲜明地提出了自己对贤者去就问题的看法:他认为隐居山林之士并不一定就真的喜欢山林生活,而是因为不能兼济天下而不得不求去求隐的。所以对于那些既不能尽节报国,又不能独善其身的人而言,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苟安富贵、偷生苟禄的卑劣行径而已。而那些为了名教伸张而舍生取义的人,则应该得到后人的崇敬和追思。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忠仁义节的高度推崇和赞赏,同时也对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鞭挞。它既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和情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这首诗读来令人感慨万千,深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