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九子坡闻鹧鸪》唐李群玉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李群玉

《九子坡闻鹧鸪》原文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輈格磔声。

曾泊桂江深岸雨,亦于梅岭阻归程。

此时为尔肠千断,乞放今宵白发生。

现代文赏析、翻译

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九子坡闻鹧鸪》是一首非常有深意的诗。诗中描绘了鹧鸪啼叫的场景,以及诗人身处崎岖山路,听到鹧鸪声的感受。诗中传递了一种人生不易、漂泊无依的情感。下面是现代文的翻译以及赏析:

【现代文译文】

暮色苍茫,秋草被落日的余晖照得更加鲜明,鹧鸪啼叫的地方远处的行人逐渐稀少。我正走在弯曲盘绕的山路上,听着鹧鸪的鸣叫声。记得以前在桂江边停泊过小舟,也在梅花岭阻碍了我的归程。此刻听到这鹧鸪的叫声,我的心像被千刀万剐似的痛苦万分,不禁想:何时才能让我这白发老人回去休息呢?

【赏析】

首句“落照苍茫秋草明”通过描绘落日余晖、秋草明亮的景象,为读者展现了深秋时节野外的一片荒凉凄清,营造出一种凄迷的氛围。“鹧鸪啼处远人行”直接写鹧鸪啼叫的地方,在诗词中“鹧鸪”常常与远行的旅人相关,如“行不得也哥哥”。在这里,“鹧鸪啼处远人行”让人感到旅人孤独无依的情感油然而生。

次句“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輈格磔声”是写作者此刻身处之处:崎岖山路,格磔声则是鹧鸪的鸣叫声,写景中又暗寓着羁旅行役的辛苦,一语双关。此句直接为后面的诗句揭起波澜,奠定了情感的基础。

在《九子坡闻鹧鸪》的后半部分诗中,“曾泊桂江深岸雨,亦于梅岭阻归程”写以前也曾遇到过类似的环境(连桂江都被暮秋之雨搞得波浪浑浊),也是在那时候在那梅花岭下我曾被回家的路途所阻。这种境遇在诗人看来是常有的,也是无可奈何的。最后两句“此时为尔肠千断,乞放今宵白发生。”诗人在听到鹧鸪的叫声时,内心感到痛苦万分,仿佛自己的内心被千刀万剐似的。这种情感是诗人对自身处境的真实描绘,令人感受到了他身处社会底层的悲哀和无力感。最后一联写此刻抱定不能放自己回去的态度;明明是辛酸的苍茫晚照;却称作“白发生”。一生老大而贫困飘零流滞的情状即可见出一斑。“哀”字收束全诗,一个愁字又回映到篇首,表现了全诗的主题思想。

总的来说,《九子坡闻鹧鸪》是一首表现诗人漂泊无依、人生不易的情感之作。通过描绘荒凉凄清的景象和鹧鸪啼叫的场景,诗人表达了自己身处社会底层、无处可归的悲苦情感。这种情感深入人心,让人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奈和悲哀。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