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权德舆
上人远自西天竺,头陀行遍国朝寺。
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
护法护身唯振锡,石濑云溪深寂寂。
乍来松径风更寒,遥映霜天月成魄。
后夜空山禅诵时,寥寥挂在枯树枝。
真法常传心不住,东西南北随缘路。
佛川此去何时回,应真莫便游天台。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权德舆的这首送别诗,不仅表达了对明楚上人的敬仰之情,也寄寓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描绘了明楚上人从西天竺归来,遍游国内寺院,传播佛法的经历,以及他手持锡杖,护法护身的形象。
首句“上人远自西天竺”便展现出明楚上人的博学多才,他来自佛教的发源地西天竺,这无疑增加了人们对他的敬仰。次句“头陀行遍国朝寺”则描绘出他游历国内寺院,足迹遍布的情景,也暗示了他的修行之深。
接下来,“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两句描绘了明楚上人口中诵经,手持锡杖的形象,锡杖与经书的声音相互呼应,泠泠作响。贝叶是印度的一种树叶子,古时多用来抄写佛经,这里借以说明明楚上人口中诵出的经文是古老的佛经。
“护法护身唯振锡,石濑云溪深寂寂”两句则是赞美明楚上人以锡杖护身护法的精神。他深藏在寂静的石濑云溪之中,偶然出现在风中吹过的松径上,如同霜天明月,乍现即隐。
“乍来松径风更寒,遥映霜天月成魄”两句描绘了明楚上人乍现时的形象,他如同深秋的寒风,给人带来一丝凉意,又如同霜天明月,照亮前路。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禅诵的声音在空山之中回荡,“寥寥挂在枯树枝”形象地描绘了这寂静而深沉的夜晚。真法常传心不住,东西南北随缘路,这两句表达了明楚上人对佛法的理解与坚守,他愿意将真法传递下去,无论身在何处,都随缘而行。
最后,“佛川此去何时回,应真莫便游天台”两句是对明楚上人的期盼与祝愿。希望他早日回到佛川,不要轻易离开,更不要去游历天台这样的险峻之地。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明楚上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同时,诗中也寄寓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与坚守。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