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筠是元代诗坛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诗词创作融合了南北文风,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含蓄隽永见长,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山水田园之趣,同时又能抒发深沉的人生感悟。在元代诗坛普遍崇尚复古的风气下,诗人坚持个性表达,其《黄华集》中的作品既保持了传统诗词的典雅,又注入了时代特色。他的创作对元代中后期诗风转变产生重要影响,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以情写景,以景寓情'的创作范式。总体而言,诗人的诗词成就虽不及元好问等大家,但作为元代中期代表性诗人,其承前启后的文学地位值得重视。
王庭筠(1151—1202),字子端,号黄华山主,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祖籍辽东盖州(今辽宁盖县),后迁居山东。他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聪慧过人,工诗善画,尤精书法。金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进士及第,官至翰林修撰。其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与赵秉文、党怀英并称"金代三大家"。代表作有《黄华集》传世,其中《河阴道中》等诗作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人书法师法米芾,绘画擅长山水墨竹,时人誉其"诗书画三绝"。晚年隐居黄华山,自号"黄华山主",终年五十二岁。其文学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是金元之际重要的文化代表人物。
王庭筠(1151—1202),字子端,号黄华山主,金末元初著名诗人、书画家。出身辽东望族,自幼聪颖,工诗文,善书画。金大定十六年(1176)进士及第,官至翰林修撰。章宗时因事被贬,隐居黄华山十年,以诗画自娱。后复起为应奉翰林文字,迁翰林待制。其诗清新俊逸,多写山水田园,与赵秉文、元好问齐名,为金元之际文坛代表。书法学米芾,画承苏轼,时称"三绝"。晚年归隐林泉,泰和二年卒,享年五十二岁。著有《黄华集》,今存诗四十余首,多散佚。其艺术成就对元代文人画发展有重要影响。
元代诗人的代表作包括《绝句》《河阴道中》《被责南归至中山》等。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见长,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诗人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山水田园,展现隐逸情怀,如《绝句》中“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一句,以物喻情,含蓄隽永。此外,他的诗作常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情感真挚,如《被责南归至中山》借景抒怀,表达仕途失意的苦闷。整体而言,诗人的诗风兼具婉约与豪放,既有元诗的通俗性,又保留了唐宋诗的典雅,在元代诗坛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