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方回
倚栏閒玩老梧桐,万变真如一梦中。
竹叶满斟今古了,杨枝早放是非空。
幼孤岭海三千里,衰病江湖八十翁。
旧雨来人竟安在,迩来朋友马牛风。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至节后一日十月二十九日
倚栏閒玩老梧桐,万变真如一梦中。 竹叶满斟今古事,杨枝早放是非风。 幼孤岭海三千里,衰病江湖八十翁。 旧雨来人竟何在,自笑我今马牛风。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七言律诗。诗人年届八十,且长期遭丧乱、流离转徙、奔波转徙、飘泊无定,但他对世事人生的认识却是“万变真如一梦中”。从哲理的高度看,具有豁达超然的境界;但从经历中的辛酸历程来看,这样的思想无疑是非常痛苦的,但它显示了一位笃行诗人安身立命的老活之道的方式与水准却深显珍贵和令人欣慰!一枝一叶,一段往事都是思今心悟悟而来的是由急疾之处可以坐,有事固然要有方案,有论争固然要有是非曲直的判断,但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烟消云散。人生百年,不过是一梦而已。人生如此,何况天地古今,万事万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竹叶”二句更进一步阐述人生哲理。人生于世,得失成败、荣辱兴衰转头空,“万事到头都是梦”(石延年),谁与争高低。“今古了”,也是透尽万般苦恼而最终开悟的一个心得体验,是真经、俗谛的凝聚、返归与大势写照!这也正好透露了作者哲学观念的高度!人生的尘世历践体会合空。佛家所谓空即是色,又是色即是空;道家所云道法自然;儒门则曰万物皆是一理,于是可以体会出作者那股物我两忘的哲学境界!这种哲学境界显然是要用佛家空观的老梧桐去冲淡道家超然之乐的人生哲理诗的思想深度不外如是罢了!因而也用不着赞美。这一前人未能言说出来的感悟是以乐天的哲学和洒脱的心境为基础的,“幼孤岭海三千里,衰病江湖八十翁”,真实的生活历程从大背景中展开了整首诗的主题:忧患悲酸,“旧雨来人竟何在”,人情薄似“马牛风”既入眼又入心;“衰病江湖八十翁”于孤梧树下还经历万变人生不过是一梦……不过人生的价值观念所展开的角度是多维性的;不同的哲学家或有不同的追求!有的在乎百年快意常洒脱:“忽遇快活事,如见天地之心”(张岱),而作者在百岁人生中历经坎坷与沧桑而得出的结论则是:“至节后一日,十月二十九日”;安顿好孤幼、处理好悲欢!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一心得是痛定之后的余生者的至理名言!尽管它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苍凉和悲怆之感;但它的确是饱经沧桑的人生之树上绽开出的一朵哲理之花!
现代文译文:
我倚着栏杆静静欣赏古老的梧桐树,万象变化真像一场大梦。 竹叶满满地斟酒今古往事,杨柳枝条早早放下世间的纷纷扰扰。 远离家乡海岛孤身一人三千里,年纪虽大患有疾病在四处漂泊八十岁老翁。 久违的朋友和从前相识的人都到哪里去了?朋友如马牛过眼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