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送陈子振池州学正》宋方回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方回

《送陈子振池州学正》原文

闻说池阳郡,初能曲突虞。

学官如旧否,文选尚存无。

鱼蟹江淮聚,桑雨雨露腴。

物平仍酒贱,时佩翠微壶。

现代文赏析、翻译

现代文译文:

听说池阳郡,起初能够弯曲的烟囱,以防火灾。学官如旧吗?《文选》还存在吗?江淮一带聚集着许多鱼蟹,春雨如乳,物丰而且酒贱。时常佩带翠微壶,可以解闷散心。

赏析:

此诗开头说池阳郡治,显得别有韵味。人们要经常注意建好的烟突以防止火灾。“曲突”,烟突的一种设计形式。该首第二句突然改用质朴实在的文字写友人刚刚担任了池州学正这一变化。“初能曲突虞”,从字面看,“初”是初次,“能”是会。这里值得玩味的是“曲突”应是客人会做的事,诗人却说成是“初能”,那么,“能”了没有,能不能,就留给读者去想象了。“虞”是古代对火灾神的名字。火灾神常以火焚烧祭品为娱,人们也常在祭神的供品上插上苇索,作成火状,以求火神不要真焚烧它们。这样,“曲突”便能防止火灾了。

第三句陡转。“学官”指主管教育的官员。“学正”是主管县学的教官,这是古代儒者的主要职务之一,一般是精通经籍的读书人担任的。“如旧否”,这一个问句耐人寻味,有的本子作“如旧否,改官无”。如果是“改官无”,就是没有了;如果是“如旧否”,则是仍有。其实,两句中两种意思都包括。陈子振由别驾迁池州学正,算不上升迁,也算不上降职。方回在这里特别强调“如旧”,说明陈子振在地方上任职没有变化。“文选”指《昭明文选》,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载诗赋、碑文等四十三类,共七百余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方回用“尚存无”询问语,表示《文选》这部古书可能还在。“无”本“无所”的意思,但本诗的语气变得俏皮可爱,很符合少年人的语言风格。这一联格调古雅而又语意亲切,很符合古人送别时的谈话气氛。

接下去作者又以江淮间鱼蟹丰美、桑雨肥沃、物价低廉等江南景色娓娓动听地劝说陈子振到任后要注意身体,不必为公务劳累,要多饮酒以保养身体。“时佩翠微壶”,这是嘱咐陈子振要多饮酒以保养身体的说法。“翠微壶”是一种精美的酒壶。“佩”动词,作名词用,即酒壶佩于身的意思。“时”是常常的意思。“酒贱”可以“时佩”,说明酒是常有的,也是容易得到的。

这首送别诗写得别有情致。诗人把送别谈话的口气、神态、内容用现代的散文写法,“实录”出来,富有情意。还时时穿插一些带有风味的、可以引起友人高兴的事或物。看似漫不经心的一笔,却传达出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超妙境界。这些都表明了方回不仅是一个优秀的诗人,而且是一个极会说话的人。他把事情说到了朋友们心里去,真是善于言谈的良朋益友!正因为他能够像对朋友谈话一样写诗,所以他才能在当时诗人众多的环境中出类拔萃。方回擅长诗歌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对于“吟咏性情”的道理有深刻的了解。他认为:“古今歌咏小际无非寓劝惩之意。”“诗人要旨含蓄不尽。”所以他的诗歌思想深刻、艺术超绝具有魅力。这种艺术特色在他的送别诗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宋)黄庭坚《赠别诗》中有一首《和答元明黔南赠别》,其中两句云:“身在黔中缘有命,樽前莫话蜀中愁。”可见在送别时不宜多谈自己的愁苦事,以免增加朋友的负担。方回这首赠别诗通篇不涉及自己一个字与别离愁怨有关的字眼儿。对于好友的不幸遭遇很同情:“物平仍酒贱”。一句尤其恳切感人;劝勉友人:应该时时保重身体,“时佩翠微壶”,只要注意修养、注意保养,“廉颇老矣尚能用兵!”仍会做出显著成绩来:“有子于学宫久,传经得人和者为美名。”这就把送别的中心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了。这种“淡而不滞”的送别诗正是方回诗歌艺术特色的一种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