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三月十一日问政山次刘元煇韵》宋方回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方回

《三月十一日问政山次刘元煇韵》原文

禊节去未远,是日天更朗。

微寒护余芳,春野绿涉莽。

爰从峻岭登,岂珠茂林赏。

支策拄云汉,举袖拂星象。

遐瞩两眸豁,徐步一足往。

年迈忽臻兹,时平犹忆曩。

誉竹谈亹亹,吊松色怏怏。

青空鹳鹤唳,碧甃蜗牛上。

龛金窥扁颜,簪玉观塑像。

孰谓幽谷僻,有此殊庭敞。

豪饮杯杯满,清吟字字响。

佳儿奉亲老,高第事师长。

考击谢钟鼓,倾写竭瓮盎。

自可作画图,未易绝梦想。

吾家酴醾花,高架政堪仰。

能来一中之,勿待南飚爽。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按照您的要求生成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在春风浩荡的三月十一日,作者登上了临安附近秀美的问政山。此诗是和友人刘元煇的诗作,一方面表达了赏心悦目的春光,一方面又寓托出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感喟。

起首六句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作者的愉悦之情。刚过惊蛰不久,天气还很冷,但仍可感到阵阵和风,带着泥土的清新气息拂面而来,说明正是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季节。经过冬天的洗礼,山野间的草木愈发显得郁郁葱葱。诗人看到眼前这大好的春色,心胸为之开阔,不禁兴奋地攀登山峦。开头这六句诗,紧扣题目,通过描绘春色图展示了一幅问政山春游图,颇有谢灵运“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之感。

接下来的部分由写景转到叙情。上面写到“微寒护余芳,春野绿涉莽”,当诗人拄着拐杖,扶着云雾登山时,举目远望,胸襟顿时开阔了。于是缓步徐行,流连山水之间。再接下来就进入了吟咏酬唱的酬唱部分。这里作者以赞赏的语气,描绘了山中的幽竹青翠、古松苍劲、金龛扁扁、玉人塑像等景色的美妙。这里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山寺清幽之景的喜爱。

最后作者又抒发了怀旧之情和年华老去的感慨。“豪饮杯杯满,清吟字字响”,这里既写了友人们的兴致之高,也写了作者对这次游赏的兴奋和愉悦。“佳儿奉亲老”,刘元煇的儿子侍奉他的老人很孝顺,因此作者感到欣慰。这是由上文的怀旧之感转到和朋友间的天各一方暂时无法聚首,转而发一些慰劳朋友的调侃之语。“未易绝梦想”,作者当然还会想到登临游春之时。

此诗描写春日登山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山水景色和寺中景物的描绘及对两位诗人的酬唱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老友分离的怅惘。山寺幽美,但人事凄凉;绿野春光虽美,而故友却难相聚,“僧老清游成昔游”。正是伤今追昔的无穷怅惘的所在。其真挚的心绪让人可以完全感受得到。

翻译为现代文如下:

此时节距清明节已没有多远了,天气更加晴朗。春天的寒意已消退了许多,大地染上了一层绿意。在如此美景中向高山上攀登,往日亭台楼阁之类之物现在看起来都不及此处景色的万一。 独自吟咏诗歌到这里为止气势虽然猛增但也罢了文章绚丽的部份主要不是工于华丽于是来到了高僧静修的地方俯瞰着下面翠绿的树木还有流水上面不时传来鹤鸟的叫声显得非常清脆高处的水池中的小壳也爬到了上面静静地看着这些景色的变化寺庙中供奉着佛像用金子做成的匾额发出微微的光亮而佛像更是栩栩如生看到这样的景色哪里还会想到这是一个偏僻的地方有这样的景色完全出于我的想象抬头望着高高的天空心里的伤感和忧愁一时之间怎么也表达不出来唯有通过诗句流露出来这种感情别人是无法理解的唯有亲身体会到这里的幽静才能有所领悟朋友不要等到花落时节再独自伤怀!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