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方回
六如第一伽陀字,堂扁剩传弹铗冯。
肖象谓当求傅弼,伤麟无复见姬公。
发棺义已参坡老,札闼嘲犹忆醉翁。
栩栩侯王热人眼,渠知身落大槐宫。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方回的这首诗题赠冯君宁国梦堂,是一首七言古诗。冯君在宁国(今安徽宣城)建了一座梦堂,请方回题写堂扁。冯君在宁国梦堂中供奉着屈原的肖像,并仿效杜甫作《忧国》诗来纪念屈原,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之情。方回对冯君的行为非常赞赏,于是写了这首诗来赞美他。
首先,方回以“六如第一伽陀字”来称赞冯君梦堂的题名,意为这五个字像六如第一偈那样有深意。接着赞扬冯君建梦堂是为了纪念屈原,这正合乎古人的“肖象”之礼。由于当今已无屈原那样的人了,所以也再没有周公那样的贤人可以怀念了。不过,方回又指出冯君的行动已参悟了苏轼悼念屈原的意义,同时又嘲笑自己过去曾有过醉眼蒙胧、不切实际的想法。最后,方回以生动的比喻说明冯君的梦堂会引人注目,但人们不会知道他实际上是落得个槐棘之宫的下场。
在译文中,我尽量保持了原诗的意象和情感,同时用现代语言来表达。希望这个译文能够传达出原诗的意境和美感。
诗人首先赞扬冯君在宁国建造梦堂的行为,认为这个堂扁的名字非常有深意,堪比“六如第一偈”。接着,他表达了对冯君敬仰屈原的赞赏,认为冯君应该寻求像傅弼那样的贤人来供奉。然而,当今已经没有像屈原那样的人了,也没有像姬公那样的贤人可以怀念。然而,诗人指出冯君已经参悟了苏轼悼念屈原的意义,同时也嘲笑自己过去曾经有过不切实际的想法。最后,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来描述冯君的梦堂会引人注目,但人们不会知道他实际上是落得个槐棘之宫的下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冯君的行为和思考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诗人也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来传达出自己过去的经验和认识,令人深思。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