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思家五首其一》宋方回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方回

《思家五首其一》原文

世道駸駸似可咍,多年吾已似衔枚。

品题已定门人叛,议论方公敌国来。

瓦砾敢侔珠玉价,茅茨谁办栋梁材。

渊明归去庐山下,未少黄花酒一杯。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为您生成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思家五首其一

世道駸駸似可咍,多年吾已似衔枚。 品题已定门人叛,议论方公敌国来。 瓦砾敢侔珠玉价,茅茨谁办栋梁材。 渊明归去庐山下,未少黄花酒一杯。

这首诗写诗人在乱世中孤独、矛盾、苦闷的心情。

首句“世道駸駸似可咍”,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对世风日下的现状表示了无奈和忧叹。“世道駸駸”,即天下大势飞速发展的意思,可以想象,这“飞速”到什么地步了呢——下民有倒悬之苦、道义将沦亡之忧。作者的思家不是以怀念家庭的温馨,是以清词妙语挥洒匡时济世的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与迷惘。一个“似可咍”,包含了诗人无限苍凉的人生慨叹。这句之后,诗人笔锋一转,直接跳到作者本人,感叹自己已经年老,无力改变什么了。一个“多年”,包含着诗人多少世事变迁和多少无可奈何!颔联“品题已定门人叛”,承上句而来,据《南史》记载:方回在宋宁宗时为右丞相,论事鲠直,前后忤贾似道者五次。“品题已定”指自己已被朝廷品评、认定,与门人辈同心协力为之效力。然而,这句诗的含意是,由于品题已定,无人敢于违背、更易师门主张;同时亦暗示作者在门人辈中缺乏信徒或门生故吏之辈对他死心塌地跟随。“叛”字何其尖刻犀利,反映了作者此时此地心境之孤苦!同时诗人对于门生叛己的客观效果也是同情之感溢于言表。

颈联“议论方公敌国来”,指当时围绕要不要恢复故都汴州的争论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更加激烈。“议论方”即议论纷纭的意思,“公敌”则揭示出恢复之争背后激烈的权力斗争。诗人感到自己已经无力再战,而“瓦砾”两句所表达的忧愤则更为沉痛:珠玉之价本应是卑贱的瓦砾攀比的对象,然而如今自己既已衰老无用,就只好请那些卑陋的平民来替代自己担当报效国家、匡时济世的历史责任了;只是可惜他们根本无法承担此重任。一肚皮学问、满腹经纶本来应该用在国之大计上,而现实却是穷愁潦倒、有志难酬。一句“茅茨谁办栋梁材”劈断思绪,悲哀反躬自问,于无人处搔破头皮!最后四句归结到作者现在只有回归故里。“渊明归去庐山下”运用了“归去来”这一意象表自己真正的选择,“未少黄花酒一杯”,一种潦倒凄凉的晚境表露无遗。此处的“黄花”二字或亦自伤老之将至,未必专指菊花也。尾联貌似旷达,但其所透露出的苦衷却是人们难以体会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借思家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无奈、迷茫、孤独和苍凉的心情。诗人通过对自己乱世身世的凄惨描绘以及对“世道”的深沉感慨来体现思家之情。这不仅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孤独无助,也使读者对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现代译文:

世道飞速发展真可叹,多年我已经像衔着枚。品评人物已定但门生叛离,议论恢复正当时却敌国来犯。瓦砾怎敢与珠玉相媲美?茅屋谁能建起栋梁之材?我向往陶渊明归隐庐山之下,且饮黄花酒以自娱。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