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方回
恭惟程伯子,无绍孔门真。
间气千年聚,遗书万禩新。
金陵明道长,草泽古人心。
坐席诸生侍,春风迹未陈。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送张古心明道山
宋 方回
恭惟明道山,出处一何深。 间气千年聚,遗书万世心。 金陵诸生盛,草泽古人心。 我亦来为客,春风酒一斟。
诗的首联赞颂张古心继承了孔孟的正宗思想。“恭惟”一词表达了对张古心的深深敬仰;“明道山”乃山名,系隐士居住地。由于敬仰而想到了它的来源必深远。“出”,从学术方面而言,“处”即处世、做人的原则,下文的“一何深”,不仅是处事的高明程度深的意思。但在道的贯彻上又有所谓“间气”,即时代精气,这是凝聚着古今英杰之气的。它与“遗书万世心”联系起来,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颔联上句是说明道山主人学问渊博,下句则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之情。“金陵”是明道山主人的居所,“明道”即学问渊博,“长”字有赞美之意。同时,“草泽”一词亦非平民之草野鄙俗,而是指高雅的隐士,“古人心”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的敬仰之情。
诗的颈联写明道山主人的学生很多,大家都很敬仰他。“坐席诸生侍”,描绘出一种求学之盛景。“春风”句说的是虽然他们难得会面,然而每逢春风中众弟子前来听讲,场面何等壮观。古代没有留学生的高等学校,求学都是在老师居处亲炙教诲。《列子·汤问》就描绘了伯牙游学时弹琴召唤友人的故事。作者在送别诗中引用这个典故则是既描述明道山先生的讲学盛况又借以说明诗人本人在此所作的也是学习生活的描绘诗而已。“未陈”,指不满足相见一次的意思。当然事实上也没有再见的机会了,表现了对这次见面的怅惋留恋之情。尾联仍然抒写留恋惜别之情。今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而今我亦因公因私一时留连不得,来此相送又不得不别了。“来为客”,承上“坐席诸生侍”而来,说明自己亦为客居此地,与山水长留并无二致。而今要走了,主人却难舍难分了,于是斟上酒来表达惜别之情了。
这首诗通过作者与张古心交往的叙述表达了对这位高风亮节之士的敬仰之情。全诗写得既庄重又洒脱,体现了作者敬仰钦慕之情的同时又表现了送别时的从容和潇洒。
以上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