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方回
盛名从昔起寒微,逆旅萧条未必非。
政可夜楼观月落,不应晓枕叹霜飞。
妙年振鬣思千里,他日干霄会百围。
通介随时有中道,稍容衰老擅渔矶。
在诗中,作者借代温庭筠喻示自己的微贱起家和才德的建树,流露他生活的感叹。但他从不气馁与灰心,而是保持高远的志向和乐观的心态,这正是此诗的积极意义。
“盛名从昔起寒微”句,表明自己早年出身贫寒,经艰苦努力而成名。作者在另一首诗中说:“丈夫三十未名身,便是穷愁也粪茵。”这是作者早年生活的真实写照。“逆旅萧条未必非”句,是作者对当时寓居处境的看法。由于生活逼迫,只身流落他乡,居住在旅店里,生活萧条冷落,但也不一定就完全是坏事。这里联想到温庭筠《寄浙东韩给事》诗句:“不须辛苦问浮名,上苑年年正可惊。”又联想到苏轼《醉翁操·琅然》词:“闭门造车,出则无敌。”一个有抱负的人,不应被逆境所困扰,而应自强不息。“政可”两句,是说在逆旅萧条之时,应振作精神,不应颓丧。这是劝人,也是自慰。“政可”句说在逆旅中虽有不如意的地方,但政事可以自己干,明月当空,正是观览夜景的好时机。“不应”两句说:不该在清晨醒来时,面对霜飞叶落而叹息。这两句是紧承“未必非”三字而来。作者由静景而联想到晨景,一幅振作精神的景致跃出纸上。“妙年振鬣思千里”句,“鬣”是马颈上的长毛,借以形容青年人精力充沛、神采飞扬的情状。此句是自我期许,表达自己要像骏马奔驰千里那样奋力进取,建功立业。“他日干霄会百围”句,“会”是大树枝条交错屈曲的样子,用以象征大材。诗人预言将来自己必定出将入相,施展才略于国家朝廷之上、云霄之中。这就更加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最后两句诗是说人不可能一帆风顺于事业之中,总有曲折和险阻相随。“通介”(通透持重),是自许自勉的意思。“随时有中道”,是说事情发展变化难以预料,往往会中途变道。“稍容”句是自我宽慰之辞。表示在艰难时世中要善自处理日常生活,蓄养精神,以待后图。
此诗由温庭筠诗句而兴感,转出直出胸臆的诗句并不牵强。结句是一种申括语,文气贯通。就构思布局来说较为浑成,同时也是较深层次的艺术手法上的结体技巧。赏析内容着意表现自的儒者怀抱。“真儒者非但不以外扬而无用之忧,且常存谦退不显之念”(《桐江续集》卷一四)。故此诗从开头到中间都贯穿着一种奋发振作的精神和一种得志不显荣的节操。这正是此诗的积极意义所在。
今译:
名声显赫是从贫寒起步而成。寄居旅舍即使冷落也不甘寂寞。
深夜我登楼凝望皓月西落如练光如练映朱颜开落动皇情激壮志千里逐风云萦怀襟高张骞与马援愤雕壮心似展翅千里的鹏程振鬣骏马思骋千里纵横驰骤展宏图将来功成必然耸天参云翔云霄。
人生道路本来就会曲折崎岖不定中途变道是常有的事须随时警觉谨慎以防不测顺境或逆境都会出现谁料到会中途而废只是时运不济就暂时隐退让衰老残年余日里尽渔翁之欢娱哉通透持重永不屈从不图一现昙花又凋谢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