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方回
昔闻有烈士,哀歌缺唾壶。
衰暮心不已,徇名殆忘躯。
我老讵复尔,一壑不愿余。
外物百无嗜,惟喜读我书。
空樽已绝沥,寒庖仅微蔬。
儿啼得非馁,尘编聊自娱。
弊庐匪无山,犹兹寄城隅。
车马不至处,愿言迁林居。
首先,这个短诗生动描绘出一个人道出了一个深深共鸣的观点——有些人即使到了晚年,也仍然对生活充满热情,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然而,对于这个诗人来说,他已年老体衰,不再期望能够达到更高的地位和成就,他选择在山间过着简朴的生活,享受读书的乐趣。
诗人在寒冷的冬夜中,只有微薄的素食供给,虽然口渴无比,空杯中却再无酒可沥。他并不是对外界的事物没有欲望,而是对他而言,读书远比其他一切更具有吸引力。这显示了他的高尚品格和对生活的超脱。他的儿子的啼哭不是因为饥饿,这使他更理解了生活的艰难。
诗人的住宅位于城市的一角,虽不豪华,但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他并不渴望车马的频繁光顾,反而希望能在远离尘嚣的地方,过上真正的隐居生活。这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令人敬佩。
现代译文如下:
我曾听说有这样一位烈士, 歌喉缺了词句只能叹惋叹息。 即使暮年我也依旧奋发, 只为了名誉或许还能丧失身体。 我已老去或许已经不再如此, 但我愿意在山谷中度余年。 我不喜爱各种繁杂的事物, 只是喜欢读书寄托自己的一切。 尽管没有酒沥入口杯, 寒冷的厨房只有微薄的素食。 儿子的啼哭并非因为饥饿, 只是翻阅尘封的书籍自我娱乐。 虽然家宅并不豪华,有山林就足够, 车马不来也无所谓,我愿迁居林中居住。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