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方回
牛下悲哀宁戚讴,捐汤置禹此何由。
父初传子风差薄,臣至干君德转輶。
归启旧家犹几在,升陑从旅已相仇。
何人得似鼓铿寿,见夏为殷复见周。
以下是我为您生成了宋诗《夏商》的赏析,译文以及创作背景:
《夏商》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借古喻今,以商朝取代夏朝的历史为背景,通过对那个时代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当前时局的感慨。
诗的开头两句,“牛下悲哀宁戚讴,捐汤置禹此何由。”引用春秋时期齐国贵族宁戚在牛下唱歌,引起齐桓公的共鸣,从而得到重用的故事,以古喻今,表达了诗人对当今时代的感慨。这一比喻既表现了诗人对当今时代的深深忧虑,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变革和进步的期盼。
接下来的四句,“父初传子风差薄,臣至干君德转輶。”表达了诗人对君臣关系的思考。诗人认为,从父亲传位给儿子这一传统制度到世袭制转变的过程中,君臣关系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是以臣子干预君主权力为特征的,因此可以说这种变革在道德上也显得有些轻率。这一思想体现了方回对于政治变革和道德标准的深入思考。
最后两句,“何人得似鼓铿寿,见夏为殷复见周。”则是诗人对于未来政治格局的期望。诗人期待有像钟磐铿锵一样正直而有声望的人出现,能够见夏为殷再见周,改变当前的政治局面,推动历史的进步。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变革和进步的坚定信念,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未来的深深思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于历史和当前时局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变革和道德标准的深入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未来的深深思考。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值得一读的宋诗。
译文:
在牛下悲痛的宁戚唱出了动人的歌声,汤禹的伟业为何无法实现。父传子的风纪逐渐衰落,臣子到君主面前进谏德行变得轻率。回归夏启的家风几乎还在,从高辛到商旅已产生仇恨。谁能像钟磐铿锵那样正大光明,见到夏成为殷再见到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方回在看到历史变迁和时局变化后,有感而发写下的。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政治变革和道德标准的思考,以及对于未来政治格局的期望。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他对于历史的深深思考和对于未来的无限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