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八月十五日二十日两至南山饮潇洒亭》宋方回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方回

《八月十五日二十日两至南山饮潇洒亭》原文

悠悠桐江水,寓庐十二年。

重来六日内,两日登南山。

南山有何好,高阁西北偏。

隔江三千家,一抹烟霭间。

阁槛一巨松,挺出众木前。

野性所酷爱,老藤相纠缠。

亦如我与僧,相对谈幽禅。

稍遂物外性,屡写酣中篇。

故侯复齐民,鬒发成华颠。

念当舍此去,焉得长周旋。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方回的《八月十五日二十日两至南山饮潇洒亭》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月光如水,洒在桐江畔,十二年间,寓居于此。重游仅六日,又逢中秋。隔两日,登临南山,逍遥山水。南山有何好?高阁在西北。一抹烟霭间,远望江中三千人家。

潇洒亭上有一巨松,挺拔于众木之前。不禁想起家乡山水,不禁对野趣向往,老藤相纠缠,亦是自然的赠予。这里如同禅意深厚的所在,我和僧人相对谈禅。物我两忘,乃是人性的最佳状态。醉中创作,得以遂物之性。年华老去,深感时光的无情。

当舍此去,不能长此以往。这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也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译文:

在悠长的桐江水边,我居住了十二年。重游此地,仅隔六日,又逢中秋。两日之间,我登上了南山。南山虽无奇景,却有高阁在西北。隔江望去,三千人家隐在烟霭之中。

高阁之槛有一颗巨松,挺拔于众木之前。我想起家乡的山水,向往那里的野趣。老藤相互纠缠,亦是自然的恩赐。这里就像禅意深厚的所在,我和僧人谈论着禅意。忘却物我,乃是人性的最佳状态。酒酣耳热之际,灵感涌现,我创作了许多诗篇。

故旧做了平民,头发变白。想到应当离开这里,不能再这样下去。这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也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