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次韵受益喜晴二首其一》宋方回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方回

《次韵受益喜晴二首其一》原文

高楼晓气清,钟鼓报新晴。

乍睹阳乌色,频闻喜鹊声。

纵难期上熟,差足慰深耕。

忍见民穷极,唯宜岁事成。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为您生成的一篇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次韵受益喜晴二首其一

高楼晓气清,钟鼓报新晴。 乍睹阳乌色,频闻喜鹊声。 纵然收成难,纵然深耕慰。 忍见民穷极,唯宜岁事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回所作,他以现代人的视角,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夏日清晨画卷。高楼的晓气清朗,钟鼓报喜新晴,阳乌初上,喜鹊欢叫,这些描绘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首句“高楼晓气清”描绘了一幅开阔的画面,高楼耸立,晨光微熹,空气清新,宛如一幅画卷,描绘出清晨的宁静与祥和。

“钟鼓报新晴”一句则充满了生活的气息,钟鼓报喜新晴,新晴的早晨,人们听到钟鼓的声音,这是大自然的讯息,预示着今天将会是个美好的日子。同时这也体现了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理解。

接下来的两句,“乍睹阳乌色,频闻喜鹊声。”更为生动的描绘了新晴之后的景色和情绪。“阳乌”是指太阳,所以此句意为刚刚看到太阳的时候。“频闻喜鹊声”则进一步描绘了生活的热闹和欢乐,喜鹊叫声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这样的场景令人心情愉快。

在接下来的两句“纵难期上熟,差足慰深耕。”中,作者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期上熟”指的是期望能够收获丰富的农作物,“纵难期”表示现实的困难,“差足慰深耕”则表达了尽管困难重重,但深耕细作总会带来希望。这体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理解和同情。

最后两句,“忍见民穷极,唯宜岁事成。”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担忧。“民穷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困境,“岁事成”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期待。这一对比,凸显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新晴的清晨、人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现实的担忧,展现出了宋代社会的生活场景和作者的情怀。其笔触生动、情感真挚,表现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对人民的关心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这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