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方回
自古有治乱,谁家无是非。
晓床听邻语,琐琐诉寒饥。
好的,这是我根据原文所作的赏析和译文,希望你能满意:
诗题为《偶题五言绝句五首其一》,首先引人思考的是,作者为什么要将此诗称为“偶题”呢?从内容上看,它显然是抒发个人感慨的,无须作“偶题”自嘲。在诗人看来,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治乱兴衰,这是历史的规律,正如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的自然顺序一样,是无法阻挡、无法抗拒的。哪个家庭没有口舌纷争呢?家庭是非,邻里纷争,是正常的社会现象。“自古”两字冠首,可见这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历史规律和社会现象,本可大事夸张以博取引人瞩目的效应。却轻描淡写成如同自自然然说出的一样。看起来谈的似乎寻常小事一桩,无涉国家大势的雄旨,但是往深处论它所涵盖的内容已经极为广阔:动乱的历史发展以及各种各样大小不同的家庭、家族和社会问题都是需要历史的视角、未来眼光的诗篇加以认识、研究并从中获取积极指导意义的。诗句上毫无特殊渲染之处,看似一幅浅近逼真而又普通的市井素描;其中更含有抽象高度的意象概括以及理念上透现出来的气势浑阔之力,应该是结构与章法上深含大观的体现。
这首诗语言朴实,但却富有哲理。诗人通过“治乱”、“是非”这两个概念,表达了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在诗中,诗人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静静地聆听邻居的谈话,从中了解到了许多琐碎的事情,这些都是关于寒冷的饥饿的诉说。诗人的这种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冷静和理智,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同情和关心。
在译文中,我试图保持原诗的意境和哲理,同时也要让读者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译文如下:“历史自有其治乱之理,家家都有口是是非非。晨起倾听邻人之语,琐事纷至如寒饥诉说。”
希望这个译文能够传达出原诗的意境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