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辨渊明诗》宋方回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方回

《辨渊明诗》原文

微禽移木石,欲以塞东洋。

赋寿何能远,衔冤未始忘。

起脾讹越婢,澎浪转彭郎。

轻改刑天字,于文恐未详。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辨渊明诗》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一首诗。这首诗主要探讨了陶渊明的诗歌,尤其关注他诗中的象征物如树木、石头等,以及他的思想、价值观和情感。

“微禽移木石,欲以塞东洋。”这两句诗描绘了陶渊明的诗歌中的象征元素,如树木、石头等。作者认为,他的诗歌中的这些象征并不只是无意义的装饰,而是有深意的。他试图通过这些象征来填塞广阔的东洋,这里可能暗指陶渊明的诗歌有着深远的含义和影响力。

“赋寿何能远,衔冤未始忘。”这两句诗是对陶渊明诗歌中的人生哲理的解读。作者认为,陶渊明的诗歌中充满了对长寿的渴望,但这种渴望并非空洞无物,而是与他对冤屈的关注相辅相成。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冤屈,这体现了他的坚韧和执着。

“起脾讹越婢,澎浪转彭郎。”这里的“起脾”可能是指陶渊明的诗歌中那些幽默、诙谐的元素,如同那些对越婢的描述一样。“澎浪转彭郎”可能指陶渊明的诗歌如澎浪般汹涌,又如彭郎般深情。这是对陶渊明诗歌艺术风格的赞美。

“轻改刑天字,于文恐未详。”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方才那些改动陶渊明诗句的看法。他认为随意改动“刑天”的字是不明智的,因为这可能会影响诗句的原意和美感。这里可能暗示着作者对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陶渊明诗歌的深度解读和评价,它揭示了陶渊明诗歌中的象征意义、人生哲理、艺术风格以及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至于现代文译文,我会尽力将诗意以现代语言表达出来:

在微小的事物中移动木石,他试图以此来填满东洋的广大。谈及长寿又怎能轻易离开这个主题呢?他的心中始终无法忘记曾经的冤屈。他诗中的情感有时诙谐有时又深沉,像澎浪般激荡又如彭郎般深情。对于那些轻易改变“刑天”字句的行为,我恐怕这只是表面之词,真正之意并未完全传达。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