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方回
天河泻水洗心君,瞎眼能观聩亦闻。
不是唐皇迎佛骨,大颠焉得见韩文。
当然可以,下面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天河泻水洗心君,瞎眼能观聩亦闻。 若是唐皇迎佛骨,大颠焉得见韩文。
这首诗是方回借用唐代大颠参禅的故事,对吴僧魁的开悟加以赞美。大颠是唐代著名禅僧,他曾与韩愈有过交往。唐宪宗时迎佛骨于长安,奉诏入宫,公卿百官皆随喜赞扬,而大颠却躲到净慧院,闭门谢客。韩愈对此表示不满,上表反对迎佛骨,结果被贬潮州。大颠闻韩愈之言,豁然有省。
“天河泻水洗心君”,这是赞美吴僧魁的诗句。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他的内心世界比作洗涤一切烦恼的清澈见底的天河之水。他来自何处?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和尚!开什么玩笑!这样的身世竟能“洗心”而有所悟!这不是笑话吗?这里就蕴藏着丰富的内涵。首先是作者对方僧的开悟给予极高的赞扬。第二,“瞎眼能观聩亦闻”,是说吴僧魁虽然眼睛看不见世界,但却有着非常敏锐的感知能力,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第三,“不是唐皇迎佛骨,大颠焉得见韩文。”意思是说:假如不是唐宪宗搞什么迎佛骨那一套,大颠又怎能闭门不出,不见韩愈呢?那么,你这次又从何处领悟到佛理的呢?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手法,表面上是说佛理之悟不在于是否迎佛骨,实际上是借此表达自己对时政的不满之情。
现代译文如下:
吴僧魁的精神如同天河泻水一般洗去心中的杂念,即使您眼前失明却能清晰地听见世界的声音。这并不是因为唐皇迎请佛骨的行为所导致的,像大颠这样的禅师又怎能看见韩愈的文章呢?您这次的开悟实在是与众不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