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周邦彦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红满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现代文赏析:
这首离别词以时空交错的笔法,将送别时的缠绵与别后的怅惘交织成一幅凄美的画卷。上阕"河桥送人处"五字如电影开场,直接将镜头推向离别现场。"斜月远堕余辉"与"铜盘烛泪"构成双重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喻离情,月光与烛泪相互映照,将无形的伤感具象化。词人捕捉"霏霏凉露沾衣"的细节,用肌肤感知的凉意传递心底的寒意,达到情景交融的妙境。
中段"探风前津鼓"三句展现精妙的时空调度,津鼓声催、参旗星移,暗示离别在即,而"华骢会意"的拟人笔法,赋予坐骑以人性,马儿踟蹰不前的姿态,恰是词人不忍分别的内心投射。下阕转入归途描写,"迢递路回清野"的空间延展与"人语渐无闻"的听觉消逝形成张力,空镜头般的场景中只余"愁归"的身影独行。
结尾处"兔葵燕麦"的荒芜景象与"残阳"构成苍茫意境,草木竟"欲与人齐",以超现实笔法凸显孤独感。最终定格在"极望天西"的剪影,如同水墨画的留白,将无尽的思念延伸到画面之外。全词以物写情,以景衬心,在时空转换中完成从送别到追忆的情感闭环,展现诗人"沉郁顿挫,虚实相生"的独特词风。
现代文译文: 在河桥送别的地方,寒凉的夜色多么深沉。西斜的月亮正坠落它最后的清辉。铜烛台上的蜡泪早已流尽,冰凉的露水渐渐沾湿衣襟。我们终将结束这场离别之会,细听风中传来的渡口更鼓,望见树梢上参旗星已偏西。那匹花骢马似解人意,纵然扬鞭催促,它也缓步迟迟。
沿着漫长道路返回空旷原野,人声渐渐消失在耳际,空怀着愁绪独自归去。怎料想重门深院已落红满地,当年遗落的金钿无处寻觅,连斜斜的小径都模糊难辨。野生的兔葵和燕麦,在残阳里疯长,几乎要与行人比肩齐。我只能徘徊在杂草丛生的地方,叹息着洒酒祭奠,极目远望那西方的天际。